郑州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注册登录

郑州都市区建设 三位一体”促和谐城乡发展谱华章

2015-02-05 08:04:28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字号  

 

  棚户区改造 群众共享宜居新家园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一路高歌猛进,大部分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然而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也带来新的居住条件不均等问题,其中棚户区的存在就是一个集中体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市依据国家政策,把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郊村合村并城和贫困山区、黄河滩区、煤矿塌陷区、干线公路两侧1公里区域村庄改造一并纳入大棚户区改造,构筑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

  “家里住的是别墅,烧饭用天然气,院里还有游园和健身设施。”在新密祥和桧树亭社区,退休老教师杨文亭坐在自家客厅里告诉记者,他2013年搬进安置社区,虽然地处乡村,但社区所有设施和服务都不输城里,“我今年81岁了,这辈子住过窑洞,住过矮砖房,这次搬家是最舒心的一次。”

  记者在参观中发现,和印象中的安置社区不同,祥和桧树亭社区内既有多层楼房,也有别墅,村民可凭经济条件、居住喜好选择不同的房型。新密市新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密的新型农村社区超前规划,因地制宜,在安置房设计上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幼儿园、超市、公共餐厅、垃圾回收、污水处理、游园绿地等都是标配,让农民不仅住得好,而且生活得更好。

  农民上楼,就业如何解决?在新郑孟庄镇鸡王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里土地流转后,引来东鑫钢构、华南城等项目入驻,为村民提供了多种的就业选择。村民李金亮告诉记者,现在有就业意愿的村民都能找到工作,“我老伴在村里做保洁,儿媳在东鑫钢构上班,儿子不愿打工,买了一台挖掘机,附近工地多,不愁找不到活。”而在祥和桧树亭社区这样远离城镇的地方,遍地开花的农民创业园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充分就业。

  三年来,我市1994个行政村有1033个村、210万农民参与“四类社区”建设,启动安置房建设面积2亿平方米,竣工4511万平方米,已有80万农民实现回迁,配建学校352所、文化卫生设施583处、市政道路644条,确保了一大批水电气暖等公共设施项目落地建设。

  生态廊道 全域编织绿色景观网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公报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情画意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城乡一体化的美好愿景。

  在我市持续推进的生态廊道建设中,这种愿景已在逐步变成现实。2012年我市提出“有道路建设就有生态廊道”的总体要求,规划双向8车道、6车道、4车道、2车道的道路两侧各建设50米、30米、20米、10米的林业生态廊道,着力体现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健身功能、休闲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和示范功能。

  按照规划,三环、四环和三四环之间的31条放射道路都有生态廊道相伴。“走进生态廊道,就知道郑州‘绿城’的美称名副其实。”资深骑友许鹏告诉记者,生态廊道不仅浓荫遮蔽、景观别致,还包含独立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公交车道,配套设施上还有休息室、超市、公厕等,可以放松享受林间游走的乐趣。

  在生态廊道的推进过程中,各县市区因地制宜,依托既有路网系统提升景观效果。新郑围绕南水北调干渠绿化、铁路沿线生态廊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市口综合整治等,至今已完成生态廊道建设40条,绿化面积达4707万平方米。新密坚持“林随路走、路林相随”的绿化理念,累计实施廊道64条,绿化面积3047万平方米,同时建设12个森林公园和森林体验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15%。

  “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截至目前,我市“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建设共完成拆迁面积1849万平方米,建成绿化道路21条(段),总长度260公里,绿化面积累计完成2213万平方米。郑州市市区四环以外部分及10条快速通道完成生态廊道建设约694公里,绿化面积3214万平方米。 三年累计完成生态林营造45万亩,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450万平方米,生态水系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编辑:赵宁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