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调研时要求,郑州的E贸易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国际陆港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郑州要承担“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三大一中”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要求,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践行“四个率先”,担当省会责任。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寄予厚望,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希望通过郑州的发展,抢占制高点,带动河南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 开发区、县(市)区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推进都市区建设的主力军。郑州都市区规划为各开发区、县(市)区做了怎样的发展定位、描绘了怎样的蓝图?三年来,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推进实施这样的定位?产生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新三年行动计划,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把发展蓝图尽快转化为美好现实?系列报道今日刊发——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之
中原网讯(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孙志刚 董占卿)岁末不见歇歇脚,岁首仍在马不停蹄。
中原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上项目、搞建设、谋发展,快马再加鞭已成新常态。
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刚过,中原区就和盘托出经济新常态下中原区的发展“路线图”:增速换挡,使中原区经济发展处于合理区间,由平稳向中高速转换,保增速更要保质量;结构优化,围绕“一主业,两集群”,升级传统产业,保质量稳增量,加快新兴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结构优化,加大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建设,力争5年把中原区打造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区、都市文化创意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两条腿”走路,依托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最终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产业转型 提挡升级
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步步拾阶而上。过去三年,中原区紧紧围绕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紧扣“三大一中”战略定位和郑州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建设任务,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以实现全域城市化为目标,以老城区改造提升、常西湖新区开发、中原新区建设为三大战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8亿元,增长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33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66亿元,增长14.6%。
中原区是名副其实的老工业基地,为促进重工业转型升级,中原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调结构,促转型,提质升级。积极谋划产业布局,强化招强引优,大力引进和发展信息创意、电子商务、生产性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不断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档次,着力打造千亿级家居产业集群和品牌纺织服装集群。结构调整使重工业轻装上阵,纺织工业扬帆再起。如今,沿棉纺路向西走几公里的中原新区纺织产业集聚,娅丽达、领秀等几十家服装企业迅速崛起,叫响全国。西四环南北沿线,已形成金马凯旋家具CBD、中国中部品牌服装中心、锦艺纺织城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业“黄金走廊”。
新中原越来越年轻。从五星级酒店裕达国贸,到王牌商业企业王府井百货入驻,以及中原万达、大商新玛特、西元国际广场等商场的崛起,老重工业成功转型后,换上一身新潮打扮,也刮来一股现代时尚之风。
昔日的老厂房摇身变成现代化大社区,让见证郑州发展的老人们都赞叹不已。今年91岁的张月娥老人说:“老郑州流传一句话:‘一厂的马路三厂的楼,四厂的平房碰破头,五厂的污水到处流。’”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和两侧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街景,特别是棉纺路沿线,锦艺社区、盛润城等现代化大社区,让人惊叹。
中原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合村并点、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等为着力点,改变城乡面貌。按照制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目标任务,建立机构,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征迁安置,市场运作开发建设”的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整区域规划、整片区改造、整片区建设、整片区开发(出让)的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确保了规划意图的实现、土地价值的合理体现。三年来,村庄改造累计完成4307万平方米,连续三年居市内五区第一。
集约土地,促进高效利用,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中原区常西湖新区整片改造范围,被市政府规划为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将承担起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功能。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奥体中心、传媒中心、文博中心、艺术中心)”建设的要求。目前,中原区西流湖街道办事处正加班加点“5+2”、“白+黑”,紧锣密鼓推进前期征迁。该区域涉及的常庄、刁沟、址刘三个村的征迁工作大头落地,1月底整个征迁工作基本结束,上半年要加快推进水、电、气、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原区还组建机构,配备人员,全力搞好服务,为四个中心建设营造宽松的环境。
大力改造四类社区。中原区共46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经过近3年的努力,已有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完成改造,15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完成整村改造,11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部分改造,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正在改造。目前,城中村改造势如破竹,合村并城力度加大,旧城改造成效明显。
加快安置房建设。中原区共有安置房建设项目29个,27个已开工建设,白庄、朱屯、六厂前街等6个项目部分主体已完工;三官庙、北陈伍寨等4个项目已回迁群众1100户,回迁面积66万平方米;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120万平方米的第一安置区已开工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安置房回迁要达到50%的要求,中原区委、区政府已经作了部署,将安置房建设用地纳入今年城中村改造的时序,建立推进机制,采取领导分包等措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中原区委书记王万鹏表示,安置房建设事关民生,考虑到大规模改造安置群众租房房源紧张的情况,中原区按照安置房规划优先、拆迁优先、手续办理优先、“一户一套房”建设的原则,优先安排。建立了领导包办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督查机制,加快安置房建设,力争年内达到50%安置群众回迁任务。同时,在做好安置房建设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服务,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安置群众过渡期遇到的困难。
生态先行 改善人居
雾霾的威胁,更让人们珍惜青山绿水。中原区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以人为本,把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注重环境治理、污染治理,清欠历史发展中污染旧账;通过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建设绿色屏障;加强水系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灵气和活力,改善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水系,加强沿线污水治理,实施“常西湖截污工程”;加快推进常西湖区域生态水系建设,充分利用常庄水库、西流湖、南水北调干渠资源优势,新开挖多条人工河流构成了支撑郑州西区的水生态循环系统,未来的西部城市新区水域面积占比将达到11%。
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把中原西路生态廊道作为示范性工程之一,仅用一年左右的建设周期,西三环至绕城高速共10公里已初步呈现“公交进港湾、行人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生态效果。围绕构建绿色交通网络,做好生态廊道建设,在中原西路、郑上路等8条道路建设全长49.2公里,两侧廊道宽度为50米的生态道路。南水北调两岸带状公园建设即将开工,铁路沿线的绿化即将完成,散布新区的公园游园或在规划或在建设,未来的西部城区绿色将成为城市的主基调。
不断完善道路附属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加大出入市口绿化景观建设,提升景观品位。中原区还通过打造立体绿化景观,实现以绿色为主题的“畅、洁、绿、美、安”的景观大道。要不了多久,一个彰显自然之美、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都市将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