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在全省实现“四个率先”
郑州在全省工作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郑州是省会,是河南的名片,是河南对外开放的窗口。郑州发展得快和慢、好和差,对全省发展的大局都具有重要影响。希望郑州强化龙头意识,勇于担当,努力为全省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郑州在全省要,率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率先推进科技创新。
过去一年,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经济增速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为全省做了贡献,除了增速上高于全省平均数做的贡献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在带动力、在辐射力方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郑州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郑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心血以及大家所做出的贡献。
第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郑州条件最好、实力最强,责任也最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应该走在全省前面,对全省有更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谢伏瞻
回顾2014年
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7%
2014年,我市民生支出达658.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7%。新增城镇就业1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4万人,完成创业培训1.3万人。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1.94万个,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所、新增学位4.86万个,5.56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本实现“应入尽入”。
加强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城乡低保对象等生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儿童之家”100个,新建农村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90所,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200万人项,开工建设公租房1.6万套,基本建成2万套,我市蝉联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郑州片医特色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宜居健康城、区域医疗联合体等卫生项目稳步推进,新增床位3362张。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巩固提升110所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实施《美丽郑州规划》。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加快建设,重点河道拦蓄水工程、重点水系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引水入密工程等相继开工,南水北调主干渠按期通水。
植树造林8.5万亩,建设生态廊道880公里,市区新增绿地1620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公园12座,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投资1.4亿元解决了28.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7万人、整村推进25个,实现脱贫4.47万人。
展望2015年
突出抓好民生改善 推进各领域配套改革
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依然要突出抓好民生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商都”。郑州力争用三年时间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国际商都奠定基础。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的配套改革。
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城镇布局形态和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四个优先”区域内村庄拆迁改造。
编制完成全市域新农村建设提升规划,实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保护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坚强智慧电网建设。新建、改建自来水管道120公里,完成柿园、白庙水厂水源置换,让全市人民尽快饮用南水北调优质水。加快推进双桥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扩大暖气、天然气覆盖范围,新建、改造供热管网8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1900万平方米。
加快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设“整洁、畅通、有序”的城市形态,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建设成果。
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力争市区禁燃区面积达到建成区面积的60%以上。
加快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开工建设牛口峪引黄工程、石佛沉砂池向西区供水工程和环城生态水系循环等重点工程;以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再解决1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
抓好生态廊道、综合公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完成营造林总规模13.7万亩,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级综合性公园10个。
力争民生投入继续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0%以上。新建城乡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8000个以上;市区中小学新建改扩建30所,新增学位3万个以上。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等30余个卫生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4.5万套、基本建成6.2万套。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整村推进20个,实现脱贫5.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