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注册登录

于丹莅郑细说“以化成天下”

2015-01-19 08:36:19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仁爱天下需做到“恭、宽、信、敏、惠”

  养好自己的宽和之心是一生的功课

  学生问孔子,仁爱这么好,我从哪方面做啊?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条,仁爱就做到了。

  “恭”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恭敬,对他人的善意构成了我们跟世界的基本关系。人们为什么要恭敬世界呢?孔子说“恭则不侮”,今天这个社会越来越充满戾气,人和人之间的攻击比比皆是,而一个君子安身立命、实现仁爱的第一步就是要保持着对世界的恭敬,不招致羞辱。

  有人会说我对别人恭敬,但还有人无端地给我羞辱怎么办呢?这就说到了第二点,孔子说“宽则得众”。有时候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这就在考验你的心够不够宽。在于丹看来,养好自己的宽和之心,是一生的功课,如果我们随着年华流逝心越来越宽,就是不辜负光阴。

  中国人对于长者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期许呢?于丹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他的生命的基调必定是朴素的温暖的,甚至是天真的,带有一种沧桑不改的赤子本真,不忘初心,历尽沧桑的磨洗还带着一份人性的醇厚,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其实就是人生的宽度,“宽”是对自己的,也是对世界的,是仁爱的第二步。

  “信”在儒家的道德体系中就是生命线

  显然只有“恭”和“宽”还不够,于是就进入到第三步——“信则人任焉”,于丹说,“信”在儒家的道德体系中就是生命线。孔子的学生子贡曾向老师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如果信用、苦干,没有智慧也不行,这就需要第四个字“敏”,就是孔子讲的“敏则有功”。“要做到敏锐,第一是要永远抱有希望,不丧失信心,第二要抓住机遇,以一种极致的方式获得效率。”于丹说。

  至于 “惠”,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一个人有恩惠之心才足以调动使用别人的积极性,只有用心才是大智慧。于丹认为,对于领导们来讲,大恩惠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用,“现在那么多博士班,你敢说每一个拿了文凭出来的人都有的是核心竞争力?不见得。核心竞争力是求异的,不是存同的。孟尝君养鸡鸣狗盗,最后证实也是核心竞争力。”

  所以好领导是什么,好领导就是能够看见每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把人用在刀刃上,好领导的恩惠之心是识人用人。

  河南文化真正的精髓是道家文化

  寂兮寥兮,有时候不那么热闹未必是坏事

  河南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老子、庄子都曾在中原大地上给我们开创了道法自然。有人会说儒家都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学习道家呢?于丹说,儒家让大家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则让大家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中国的禅宗了解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三者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道家说的天地大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于丹说:“我们今天还有多少有品质的、孤独的忧伤?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失去了独处的能力,社会空间里面一定要大家热闹,要不然就没有存在感。中国形容一个伟大的真君子会用四个字叫顶天立地,也就是见天光、得地气的人才能够得人心,但是我们正在失去天地,因为我们越来越多地和人打交道,而失去了寂兮寥兮,有时候不那么热闹也未必是坏事。”

  “独立不改”,真自我才会有这样的操守

  “郑州我来了很多次。今天进郑州时,我还是觉得,郑州发展太快。世界在改变,人心还能有一些不变吗?我们何以以不变去应万变?”于丹提出,一个人必先有独立才能不改。

  不自由是因为不独立,所以陈寅恪先生一直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过,我们现在看到有些独立的人太硬了,就是那种愤世嫉俗、拒绝合作,对世界一任挑剔的,境界不够高级。更高级的境界是道家讲的是以柔克刚,上善若水,以水一样的柔软随物赋形,涤荡万物。

  而要真正做到柔软就需要“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地运行而永不停息。一个人如果能跟上世界的律动,他就算有什么看不惯,也会用行动默默地改变它,而不是表现出横眉立目、剑拔弩张。

  “一个20岁的孩子对世界剑拔弩张你会说这是个性,但是到了60岁耳顺之年,再听谁说话都顺了,耳顺是心顺的前提,到70岁就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往这个境界上走,就知道天地大道在哪里。”于丹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南文化真正的精髓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把哲学与行为融合得最好的。

  智者不言,不要在别人的喧嚣中丧失自己的判断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苍天根本的道理应该是利于万物生长的,不制造祸害,人间根本的道理是守住本质有所作为,不要跟人争斗,在争斗中没有赢家,这些话非常有智慧。而庄子也是值得了解的,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于丹表示,不一定说出来的东西就是清晰的,最伟大的判断在于沉默的心里,万事万物都藏在它已成的道理中。言者不智,智者不言,可贵的是不要在别人的喧嚣中丧失了自己的判断。

  中原人要有

  “一念于心”的禅悟

  禅宗讲“一念于心”,于丹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人要成为自己的信仰,在内心有了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原创,可是活着活着就成了盗版。“这一辈子遇见真自我是件很难得的事。我们经常会遇见那种比盗版还不如的情况,就是迅速把自己变成山寨版,比如,把自己变成翻版的偶像。”于丹说,中国的禅宗故事就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你结的缘是什么。

  “我们今天有多少人在说世间的苦和难,人生的成长不容易,但是中国的禅宗故事告诉我们,红尘才是一道真正的法门。”于丹分享了一个故事: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庙,庙里有一尊石佛慈眉善目,善男信女都去参拜它,但是没人知道通往小庙的那一块块石阶跟石佛是同一块山上劈下来的石头,这些台阶就想怎么自个的兄弟天天被人膜拜,我们就被踩在脚底下呢?有一天就联合发难质疑石佛,说你跟我们就是兄弟,现在大家都踩着我们走向你,你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那尊石佛就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说了句话:“弟兄们,你们才挨了几刀就有了现在的岗位,而我是千刀万剐终于成佛。”

  “凡经得住千刀万剐的人,就走在了一条成佛的路上,当然没信念没悟性,千刀万剐之后也成不了佛。”于丹说。

  用无所畏惧的心守住文化信仰

  “儒道释,其实就是中国人成全自我的学问,儒道释就是文而化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许中原大地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在生命中对文明化合反应这样的一种能力。”

  于丹表示,站在2015年之初,展望今年,不管怀着多么美好的祝福,也还会有一些猝不及防的苦难发生,但不管什么样的苦难,都无法摧垮人的心。因为中国人的文明就在中原大地上,这是我们数以千年中在血液中积淀的基因。

  如果把人间红尘看作是穿越千刀万剐的修行历练,人们那无所畏惧的心会守住我们的文化信仰,会为自己、为家人、为河南的文化、为中国的文化,保持一份希望。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