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
云南大理巍山城楼今日凌晨突起大火,烧到现在只剩个框架,600多年的古城楼毁于一旦。据了解,城楼已承包给私人开茶馆。(1月3日《春城晚报》)
600多年前的古城楼当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疑,而在这场大火中却毁于一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绵延600多年的木质结构缘何没有在历史中沉寂或者遭遇破坏却偏偏在今天发生如此悲剧?文物保护单位原本不能够交给私人打理,以为私人往往是利益至上且不尊重历史文物的价值,只会追求其商业价值。但是,对于巍山县南诏镇来说,尽管这座城楼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如何让其“盘活”却是一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盘活”历史文物的手段似乎只剩下商业开发一途,远远没有想到另外的长远途径。商业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在这场大火中展露无遗。
其实,当我们面对着这次大火并惋惜600多的建筑被烧毁的时候。在过去的时间里,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2013年3月11日,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突发火灾。烧毁民房107间,涉及13户,过火面积2243.46平方米。2014年1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烧毁房屋343栋,总受灾户数246户,古城最繁华地带变成废墟。古城和古建筑都应该是文物保护的重点,而火灾的来袭却击溃了这样的想象。而这些火灾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极其相似的现象,那就是这些火灾多是由于过度商业开发导致的结果。人们禁不住要问: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建筑都能够留存下来,缘何到了现代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却毁于一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度商业开发的恶果。
文物保护一旦遭遇商业开发,其结果往往是悲惨的。如果去过丽江的人都会知道,那里已经不再是一个宁静的港湾,而是一个充满商业化气息的场所;而反观国内所有的景点,以水乡古镇为例子,乌镇、西塘、周庄、同里,这些不同的名字背后其实都有着同质化的表达,你去过所有的水乡古镇,注定会得出一个“大同小异”的答案。因为它们都已经在商业的裹挟下丢弃了自己的特色,文物保护开始向着商业妥协。这就不难发现,600多年的古城楼会被大火烧毁,因为承包给私人经营之后,高度追求商业利益的驱使,已经没有办法顾及文物本身的价值,而这种损失又是不可逆的,即文物一旦消失就永远消失。
大火一次接着一次出现,却没有能够阻止其再次出现的机制。2013年的丽江古城大火如果能够吸取足够的教训,后面的事件可能不会发生。而各地在文物保护和商业开发上总是显得顾此失彼。其实,文物保护的价值在于传承,在于将文物本身的价值传递下去,即能够让文物“活”在现代社会中。所以,文物的保护也并非固步自封,也不是恪守陈规,而是一种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和传承必须坚持“保护”的底色,即不能将文物毁坏的基础上进行商业价值的利用,而哪些文物不能够进行商业开发必须能够落地。否则,这样的大火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来袭,到那个时候出了扼腕叹息没有任何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