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张涵予谈《智取威虎山》 深藏杨子荣情结

2015-01-02 10:59:22 来源: 新浪娱乐
字号  

  新浪娱乐讯由徐克导演,张涵予、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自公映后好评如潮,点赞刷屏再成社交网络一景。张涵予被人们评为史上颜值最高、硬汉气质最佳的“杨子荣”。从谷子地到杨子荣,张涵予的银幕气质除了正、硬,更增添了几分圆滑和幽默。谈起了深藏在心中40余年的杨子荣情结,张涵予沉默许久,称自己想展示的就是中国男人的代表形象,“外冷内热,我觉得男人就应该像他这样。”

  谈角色:中国从不缺英雄 但观众觉得反感

  张涵予第一次接触杨子荣才仅仅四五岁,“我们那个年代的男孩,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梦,甚至每天盼着能打仗,上战场就可以做英雄了,流血牺牲也可以。”张涵予说,有人喜欢焦裕禄、有人喜欢董存瑞,然而杨子荣在他心中的偶像地位从没动摇过。“杨子荣只身入虎穴,面对各种危险泰然自若,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趋势他不顾个人安危,将自己置身于那么危险的境地,后来我觉得那就是‘信仰’。当然从一个职业演员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杨子荣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非常着迷”。

  张涵予在代表作里演得几乎都是英雄人物,《集结号》里的谷子地、《风声》里的地下党“老枪”、《十月围城》里的孙中山、《厨子戏子痞子》里的爱国青年厨子等,不难看出儿时萌芽的英雄情结。“我觉得现在正能量太少了,需要一些荧幕形象出来,激励人、鼓舞人。我们现在不是老说正能量吗?就是谁也不愿意生活中老有负能量的东西,对你身体也没好处。我这些角色几乎都是正能量。”杨子荣几乎是中国当代史中最著名的“正能量”。但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这给徐克和张涵予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他们必须对角色进行“去英雄化”处理,打破一直以来杨子荣脸谱化的舞台形象,和观众先入为主的成见。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用那样的英雄人物激励国民的斗志去建设国家,那个是一个时代的宣传需要。”张涵予说,“好莱坞大片里全是美国英雄,其实中国也有英雄,只不过原来的作品中高、大、全,把人物都拔高了,创作者太多的说教、太多的解释、太多的假的东西在里面,让观众觉得反感。”

  电影中,张涵予版的杨子荣看上去亦正亦邪,一点也不像军人,“必须特别土匪你才能打进土匪老巢,要让土匪相信你是胡彪,不是杨子荣。”片中的杨子荣满口东北黑话,以至于电影的字幕旁必须再配上解说,“否则根本听不懂说的是什么”。张涵予对自己塑造的杨子荣形象寄予了厚望,他希望能用当下观众更接受的方式让这个曾经激励过他的英雄形象得以延续。“其实当今我们更需要英雄,但现在太少了,没有人提了,一提信仰、英雄这些东西都觉得不靠谱。但其实你作为一个普通人,看这个(《智取威虎山》)还是会对他(杨子荣)肃然起敬。”他也因此觉得前一阵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格外重要,“文艺工作者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应该传递一些内涵的东西给年轻人,这是迫在眉睫的事。”

[作者:  编辑:王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