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注册登录

美丽乡愁:河南大营村宛洛古道上的“双城”记忆

2014-12-25 08:02:12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古村大营,人才辈出

  据宝丰县县志记载,大营村已有2700多年的记载历史,早在春秋时代,它就形成了村落。大营村曾是驻兵安营之地,以此得名。

  大营村并不算大,却人才辈出。大营村属于半山区丘陵地区,土地贫瘠,恶劣的自然环境也逼迫着有远大志向的学子奋发苦读,通过科举成就功名。仅明清时期,取得秀才以上功名的大营就有221人。这其中最为显赫的除了太子傅吴垣,另一位历史名人叫王之晋,即兵部府的主人。

  侯更辉介绍,王之晋、吴垣虽在一个村,但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两人考取进士间隔60年。兵部府位于翰林府西侧,两寨相隔不远,遥相呼应。始建于明末的兵部府占地万余平米,气势恢宏。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只剩下一栋两层的建筑,墙体用大块的青砖垒砌,虽经历数百年,墙面依然平整,砖块完好无损。院落里瓷砖耀眼,已经被修葺一新。只有从屋后看去,才有些青砖灰瓦的古韵。

  在大营村南净肠河南岸,立着王之晋的墓碑。据碑文记载,他祖籍浙江,祖上自洪武初以军籍迁居大营。到王之晋时,他们家已成为大营的名门,家世显赫。明朝崇祯时为兵科给事中。他的府邸被当地人称为“兵部府”。

  宛洛古道上的商业重镇

  大营西依群山,东衔平原,是宛(南阳)洛(洛阳)古道重镇,也是隋唐以来豫西汝州、鲁山、宝丰三地交界处商品物资交易的重要集散地。

  在宋代,大营村因冶铁、采煤、制瓷等业发达,被宋徽宗钦赐易名为“兴宝镇”。“自古以来,大营就是官道上的商业重镇,从洛阳到南阳的官道必定经过大营。”侯更辉说,历史上宛洛古道自此而过,大营市井极为繁荣。

  大营村村南,一座山陕会馆保存较好,会馆内的关帝庙香火旺盛。关帝庙坐北朝南,前为卷棚,灰瓦顶,有明柱六根。正殿三间灰瓦顶,檐下施龙首形斗拱,殿内明柱八根,覆盆形柱础。关帝庙内的墙壁上嵌有雍正八年的功德碑。

  侯更辉介绍,山陕会馆即明清时代山西、陕西两省工商业人士在全国各地所建会馆的名称。两省在明清时代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当时,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城镇建造山陕会馆,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山陕会馆能建于此,可见当时大营村重要的经济地位。

  商业的繁荣不仅给大营留下了文物古建,也留下了传统风味小吃——琥珀馍。这种以馍、时令菜、肉炒制的小吃相传由苦力劳动者发明。当时大营地区煤炭业兴旺,外地人来拉煤时多带饼馍,在农户家借水喝时,把馍放在农户家锅里炒制而成。

编辑:岳文帅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