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锐评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注册登录

撞塌贪腐“防火墙”的处级巨贪,折射了啥?

2014-12-22 08:49:38来源:中原网
字号  

    鱼予

  12月10日,被称为“广州史上最大贪贿案”的白云农工商系列腐败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广州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原总经理张新华,因犯受贿罪、贪污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涉案金额高达近4亿元,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检索报道,稍加梳理,不难发现这样一些信息。“相当于处级干部的张新华创下广州官员贪腐纪录;他和几个国企高管完成了数以亿计的国有资产“大挪移”;本是为了让负债企业脱困,却在改制中造就了腐败的“温床”;监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在长达15年的时间内没能发现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看到此,相信和笔者一样,在嗤之以鼻的同时,还不得不说真是当之不愧“能人腐败”和“腐败能人”这个“荣光”的称号。疑问的是,从“改革先锋”变“腐败能人”;从“偷天换日”到“卖地生财”;从“边缘国企”成“监管盲点”这样一个15年涅槃的过程,监管哪儿去了?这样轻易的撞塌贪腐“防火墙”该当谁警醒?

  首先,从“改革先锋”变“腐败能人”张新华已经并不是个例,类似季建业、李连玉等官员能人的落马,都曾有过辉煌的经历。他们都是打着“保护国有资产”“促进地方发展”“打造形象工程”等幌子,也的确在违背社会和经济规律情况下创造了奇迹和辉煌于一时,但终究在“奇迹”褪色的形式下,难掩投机取巧,权力寻租的魅影,将“当官”与“发财”的“平行线”硬性扯上“交集”在一起,完全蜕化变质。为了谋取钱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利用监管缺失,利用职权,大肆窃取国有资产,中饱私囊。就如张新华从担任白云公司总经理开始,15年内共收受贿赂人民币5720万元、港币4259万元,侵吞国有资产超过2.8亿元,让监管荡然无存。着实的损害着公信力,让官德跌碎一地。它折射出的是用人机制度量衡的缺失,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存在问题,过于看重所谓的“以才掩德”,才有了“蚯蚓变成蟒“撞塌贪腐“防火墙”的处级巨贪。

  其次,按照报道所说,如此大规模的贪腐行为,其实早就被人发现了蛛丝马迹。并且十多年来一直有人不断举报张新华,2003年张新华还曾因涉嫌渎职被带走调查,但却涉险过关。毫无疑问,这与“过去很多年,不少人把企业和‘一把手’捆绑在一起,认为反腐反到‘一把手’头上企业就垮了”,这种错误的观念不无关系;加上“国资委、央企或国企及其二级、三级企业,属于多层委托代理的监管模式,实际操作中国有资产往往被国有企业领导人所掌握。”才让监管成为“盲区”,有了该案涉案人员多达55人的触目惊心。归根结底是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部门缺乏监督、懒于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力度不够,权力过于集中所致。

  再者,撞塌贪腐“防火墙”的处级巨贪从另一个侧面引申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任重道远。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今天,一些领导干部党性意识淡化,忘记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表里一套、暗里一套,具有“双重人格”,上演“两面人生”。像张新华一样,用“改革先锋”做挡箭牌,通过违法乱纪、出让国家利益、大肆收取贿赂的过程,锈蚀手中权力,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背叛了组织,背叛了人民。

  最后,为防止撞塌贪腐“防火墙”的巨贪再次发生,让党的形象和权威受到伤害。笔者以为要加强干部德行考量的针对性与准确性,树立起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要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使监督部门敢于监督、主动监督;要加大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力度,对官员及时进行提醒,对腐败行为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更要加大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力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使官员既不敢腐、也不能腐。或许多管齐下官员们就能走的正、行的端。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