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河南制造应尽快向“智造”转变
“今后,河南应该加大支持、创造条件,培育更多的像橙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本土品牌智能终端(手机)企业,尽快让河南制造向‘智造’转变。”中国社科院博士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崔春生表示,目前我省智能手机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引进了不少的知名手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但这些企业多数都是代工厂,亟待转型升级。加大对自主品牌智能终端(手机)企业的培育和扶持,让河南制造转变为河南“智造”,这是我省电子信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早前省社科院发布的《河南省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状况与展望》研究报告指出,由于目前缺乏足够数量的能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企业,尤其是芯片等关键领域没有重大项目落地,导致我省智能手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此观点也得到省政协委员沈洁霞的认同,她表示,打造本土智能终端(手机)品牌,政府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规划引导,制定培育计划,质监、经贸、科技、工商等部门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为企业打造品牌提供服务。
同时,政府应积极帮助协调推动三大运营商与我省智能手机企业加强合作,制定销售策略,拓宽销售渠道,促销本土品牌的手机,帮助其提高品牌知名度,让河南自主品牌手机立足河南,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建议】河南有必要建一所“手机大学”
“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是一种质变,这种转型升级必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崔春生表示,从市场主体——企业的角度来说,这种转型升级,首先是人的转型升级。而目前,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与智能手机企业尚未形成有效对接,专业人才缺乏,这些都将成为影响智能手机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崔春生看来,目前,我省的高、中、基人才培养阶梯结构业已形成。我们拥有郑州大学这样的211重点院校,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这是培养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人才的摇篮;我们有河南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大学这样的专业型二本院校,这是培养技术开发人才的基地;我们更有70多所职业院校,这是培养生产性人才、一线工人的热土。
“但我们缺的是人才的整合,要把高中基人才聚集到一起,分工协作。”崔春生表示,他认为,未来随着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一所“手机大学”,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逆向追踪,培养“手机智造”需要的各种不同人才。
“我们学校有很多毕业生在学习、实习阶段选择了手机APP开发,但学成以后却去了深圳、北京这些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原因是河南省没有这样的软件公司适合就业。我也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结识了很多河南籍的项目经理、开发技术人员,他们也很愿意回到家乡工作,苦于没有合适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