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在厂区活动
感觉像坐牢
河北籍农民余亮是在2010年6月赴非洲打工的,他去的国家是利比里亚。作为一名钢筋工,他参与的工作是利比里亚邦矿铁矿项目建设。
余亮今年40岁,他去非洲是源于老乡的介绍,而他之所以选择去非洲打工,是因为“那里的收入是国内的两三倍,而且基本没别的开销,钱可以存起来”。但余亮对记者坦言,“非洲的钱并不好赚”。
余亮还清楚地记得,刚到利比里亚邦矿铁矿,还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要开工建设,首先就要砍伐树木。
“一人多高的灌木丛漫山遍野,里面不仅有野兽,更有毒蛇。刚开工的时候,我们工地的测量工在测量放线时,一条毒蛇离他只有几公分,要不是当地人眼疾手快,一刀砍掉蛇头,后果不堪设想。”余亮说,那名测量工每每讲起此事,都深感后怕。
由于工地所在地没有电网,项目部只能用从国内运来的发电机自行发电,以保障基本生活所需。当地经济条件落后,而且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两季,到了雨季的时候,蔬菜品种非常少,价格又贵,只能吃土豆、卷心菜之类。
这些其实不算什么,最令余亮郁闷的是,业余时间除了看电视和原来下载的电视剧外,就没有其它事可做了。
他告诉记者,公司为便于加强项目管理,所有人员基本都只能在厂区内活动。他所在的厂区算是一个“小社会”,有厨师、医生,也有澡堂、餐厅。此外,公司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一般情况下都不允许个人单独外出,除非三五个人经批准后可以在附近溜达一下。
“每天都是工地和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非常难受,感觉像坐牢似的。所以我一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围着村子转一圈,见个人就跟他聊上两句,那种感觉你体会不到。”余亮说。
今年,非洲遇上埃博拉疫情,余亮的家人都非常担心,多次打电话希望他能回国工作,一家人团聚。但为了在国外多赚点钱养家糊口,余亮还愿意再坚持几年。
高薪与“高辛”并存
赴非打工不易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增多,非洲成了中国工人打工的新去处。
据2012年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透露,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有100万。
记者了解到,这100万人中,有像聂新民这样的普通打工者,也有资金雄厚的企业家,还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的梦想不同,生活状态各异。但基于高薪或高回报的诱惑,他们都选择离开祖国,远赴非洲。
一个人在异国生活并不容易。在去非洲之前,他们也许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显然,实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真实的困难也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三名工人,尽管有人担心得疟疾,有人抱怨工作环境差,还有人感叹在非洲打工像坐牢,但仍有两个人选择继续坚守,因为“收入毕竟可以达到国内的两三倍”。
另外,记者在“非洲出国劳务”、“非洲建筑群”等QQ群以及“去非洲网”、“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等网站发现,咨询去非洲打工事项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12月1日,记者以建筑工人身份在“非洲出国劳务”QQ群联系上了一位出国劳务公司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增多,急缺瓦工(抹灰,砌筑,贴砖等)、木工、钢筋工、水电工等工人,“如果想去,赶快报名吧,3至6个月就能办下来签证”。
当记者问及去非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一般都要求身体健康,有上岗证,技能操作证书,当然,有的公司还要求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有的公司还要考试,不一定。”
而对于“企业为什么不在非洲招工人,而是招国内的人过去”的问题,该工作人员称,“非洲工人技能差,一般都是国内工人过去后逐渐带当地工人,当地工人技术熟练后,企业就会逐步减少国内工人的招聘,毕竟在国内招人成本还是很高的。”本报记者 杨召奎 本报通讯员 罗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