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媒体沟通机制正研究制订
问题都归属到一部热线,然后再进行职能划拨
一个年过五旬的老新闻人,不打电话不用纸笔,传递信息首先想到的是借用手机和自媒体,也正是因为数十万人的叠加传播,把这封信自动推送到收信人的面前。而市长也正是通过网络不仅把这封回信给了“大花猫”,也给了千万网友。
事实上,就在周六、周日这两天,政府的回应机制已早早启动。昨日上午,记者以邮件方式向郑州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发送了李国发的公开信,一分钟后,相关人员主动打电话给记者,从职能角度感谢热心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也一直关注着网上声音,“网友好的建议有利于我们的借鉴和改进。”
昨日中午,记者致电相关职能单位了解到,对“大花猫”的回应已经在写。知情人士表示,舆情收集部门按照工作既有规定,已经将公开信转交至领导。
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市政府有多个电话、网络渠道可以接受市民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有几个督办转办组按照业务门类递交到相关职能部门或分管领导,根据事件的难易程度不等,分为A、B、C三类,并分别规定了办结时限。在紧急情况下,将通过电话立即转办到职能部门。
另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郑州市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沟通机制,以期能够更好地监测到信息并给予回应,其中就包括市长电话“12345”的统一,“各职能部门反映问题都归属到一部热线,然后再进行职能划拨,回应市民更迅速、也更规范。”
市民与政府也有治霾的“默契”
写信市民的三条“计”,与郑州市治霾方向契合
“一、坚决关闭污染企业……二、市区汽车分单双号,隔天轮驾……三、所有建筑工地,无尘管理……”这是“大花猫”的治霾建议。昨日,记者联系到环保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他表示,公开信提出的建议与目前郑州市的治霾做法是一致的。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源分析,郑州市从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等“三巨头”下手治霾。如关闭污染企业,2016年三环内工业企业全部外迁的工作已经在推进,市领导近日还带队督促过相关企业外迁工作。
在机动车方面,而市区汽车轮驾目前郑州市并没有实施,不过黄标车的限制也一直在进行;在扬尘管理方面,他表示,今年郑州市在道路洒水和清洗是往年的两倍。
有学界环保专家向记者表示,“APEC蓝”的出现说明目前学界对于污染源的指向比如工业能源使用、机动车尾气等的指向是正确的,但在现有经济发展条件下,“一刀切”式的停工减行不适合长期实行。
该专家分析,限号也有问题,有的人会用两辆车规避限号,反而进一步助长机动车增加。
对于治理雾霾,无论是专家,还是接受采访的市民,都认为不是一日之功。
“市长态度很诚恳,我愿一起努力。”当大河报将第一时间收到的市长公开信转给李国发时,他希望更多人能参与治霾,同时表示,“我们想在短期内就看到收效,我不能老了老了卖房子迁出郑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