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郑州召开治霾“开门会” 向网友和专家问计

2014-11-24 07:29:30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字号  

【新闻摘要】马懿在手写签名的信中写道:“既感谢市民对郑州发展的关心,同时作为市长心情又感到很沉重。我认为市民朋友谈到的空气质量问题是现实的、客观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建议是富有建设性的。作为人民政府,我们应认真对待、认真吸取。”昨日下午,记者从郑州市政府获悉,今日下午,郑州市将召开“开门会”,向包括“大花猫”等网友、相关专家在内的人士问计“治霾”。

昨日,笼罩在雾霾里的郑东新区。

上周五至周日,郑州市遭遇持续的空气严重污染,甚至出现多个时段的爆表。对于这样的污染状况,一位市民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自写的“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这样的一封“公开信”,很快在网上被更多网友转发,仅通过大河报新媒体平台就有超过20万的转发量。昨日傍晚6时50分,郑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马懿通过网络公开回应:“认真对待、认真吸取,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尽到政府应有的责任。”(记者 朱琨 文 许俊文 摄影)

从一个手机发出的“公开信”,到市长隔网回应,经历了怎样的来龙去脉?记者对这场“对话”进行了调查……

一封致市长的公开信成了热帖

期待治霾的“公开信”是老哥俩商量着发出的

这封公开信的目的明确:“引起政府重视铁腕治霾”,因为清洁的空气对市民来说,好像是奢侈的“珍馐”、“佳肴”。

“第一天发出时,QQ空间里有200多人评论、转发。我转到微信朋友圈后,昨天有6000多人关注,这不,很快就破万了……”昨日中午,写信人网友“老花猫”李国发称,这样的高关注度超出了他的想象:“看来大家都是同呼吸、共命运。”

李国发的估计还是“保守”了,昨日上午10时,大河报客户端、@大河报官方微博及时转发了热心网友推荐的这封信,“公开信”继续以万级的数量增长。至昨日下午6时,仅大河报客户端、@大河报官方微博的评转、阅读量共计超过20万条。

“我不是为了自己火。”猛然受到这么多的点赞声援,还有质疑的声音,李国发向大河报记者讲述了他的写信历程。

19日晚,他和邻居边静安一起从郑州市植物园回家,“车灯一打,空气里都是大颗大颗的污染物,霾太大了!”老哥俩一商量,得做点什么,“给市长写封信吧!但怎样让市长更快看到并回应,怎样给市长写信的同时又提醒大家都出一份力,就想到了网络。一路上,我俩就商量措辞,三条建议是他提出来的,我负责组织文字再打出来发布。”

20日早饭后,李国发拿着手机一字一字地敲打。中午12时59分,他在QQ空间以“说说”的形式发布了这篇公开信,下午3时25分,李国发在朋友圈转发,并连续3天在朋友圈转发多次。

“写这个连草稿都没有打,刚开始还把市长名字写错了,网友提醒后才改过来。不过说的都是心里话。”李国发告诉记者。

这是一个前新闻人的自媒体“发布”

当事市民想用“指尖”倒逼媒体、政府

“时代真的变了,没有想到拿着手机就能跟市长对话。”

59岁的李国发也曾是“郑漂族”。1978年,他毕业于郑州大学,学的专业是新闻。上世纪80年代初,他到郑州的一家行业媒体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

做媒体工作之前,他是我省某地级市市委机关的新闻科工作人员,“那个时候电话少,也没网络,市民有问题向职能部门反映基本上是通过写信,特别紧急的,就直接骑个自行车过来等,我就经常‘搭线’”。

现在,给李国发“搭线”的是手机。今年4月,在日本留学的儿子给他置办了个智能手机。在儿子的带领下,李国发慢慢摸

索,不仅能跟儿子越洋聊QQ,还会在朋友圈里分享动态,甚至“徒手”用手机写“自传”。记者发现,李国发是个手机发烧友,名为“生命的记忆”已经更新到了190篇,他每天在朋友圈发布量也在15条以上,历史、文学、旅游、时政都是他关注的热点。

“指尖”溜熟的不只是59岁的李国发,11月21日晚,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出现了拥堵,在路口环形天桥上的市民,纷纷拍照上传朋友圈,“倒逼”媒体关注。事实上,19日上午,郑州市市长马懿就带队到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等拥堵点现场调研办公,今日上午,郑州市还将召开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动员大会。

[作者:  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