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注册登录

河南秸秆还田效果不佳 体积大运输题农民无利可图

2014-10-30 07:06:11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字号  

 

入秋以来,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大玉米”已数度被“霾”。记者许俊文摄影

“霾”的老话题|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环保局数据显示,十一假期,郑州及周边地区七天中,四天被“霾”,网友评论:“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晓杰自我矛盾的念想背后,是城镇化的脚步。郑州城区面积、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城区常住人口500多万,城区人口密度仅次于广州,到2016年,这个数字有望达到600万人以上。

而在河南,约有17.4%即1635

万人口为农民身份的市民,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晓杰便是其中之一,他不得不为能在住的城市呼吸畅快,抱怨起秸秆焚烧。

躺在床上,他开始刷朋友圈,看到两位朋友一前一后发布照片,上边是大理洱海碧水蓝天,下边是郑州雾中难觅的二七塔,晓杰点了个赞,回想到小时烧秸秆的事儿,调侃:“小时玩火烧秸不知霾为何物,如今长大只想道别说拜拜。”

记者点评

城乡共识:再也不能这么“烧”

这边是城市“十面霾伏”的现实,那方是乡村“刀耕火种”的习惯。只是,两者再难分得清。城镇化的脚步声,正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秸秆从焚烧转为利用的趋势,已逐渐成为城市和农村的共识。

秸秆还田难|难在效果不佳,还得多掏钱

秸秆还田,常被视为最完满的结局。事实情况如何呢?10月18日下午,在登封市宣化镇钟楼村,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收割机通过时,玉米棒便落入车斗,秸秆则直接打碎还田,一亩地的收割只需要半个小时。而在另一块田里,大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犁,已将残留的秸秆根部打碎混入土中,接下来再经深耕犁翻土,秸秆入土成为有机肥料。

旋耕深度10多厘米,深耕则能达到30厘米,能将粉碎秸秆深埋入田易于腐烂。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玉米专家李潮海对大河报记者说,秸秆入土后,需要和土壤充分耙匀、耙深,深耕对土地改良非常有益,若秸秆还田只是采用旋耕,秸秆分布较浅,玉米秸秆附着的病虫可能会影响作物生长,土壤水分也会蒸发快,有时会造成减产。

而现实中,深耕得多花钱,很多农民不愿掏。多数选择直接将秸秆砍掉,移出农田后,再旋耕了事,另外一些虽先粉碎了秸秆,仍直接旋耕。这也是为何在乡村的河道、地头、沟壑里,到处是遗弃或焚烧过的秸秆。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