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文庙,如今是一所学校
楚王行宫遗址上的文与情
“云阳楚王行宫,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楚王行宫遗址。到明朝成化年间,在楚王行宫遗址上又建了文庙,从清末开始,文庙成为讲学授课的学校。”高天顺告诉记者,楚王行宫遗址和文庙古建筑,如今都在云阳镇第一小学校园内。
在一小校门旁,记者看到一块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的石碑。“校门是由文庙的照壁改造的。这是一块下马碑,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到了文庙前必须要下马以示恭敬。”高天顺说。
走文庙大门,文庙的前殿如画般映入眼帘。古殿前,一大丛青竹随风摇曳,平添雅致。一座石桥通往殿门,桥下荷叶田田。“这座石桥,叫状元桥。在以前,只有这里出了状元,文庙的正门才打开,也只有状元才能走这座石桥。”云阳镇第一小学校长李曙告诉记者。
绕过前殿,两棵古柏以刺天雄姿抢入眼帘。灰褐色的树干上密密麻麻布满厚实的鳞片,凝重而不失秀雅,苍老而不失挺拔。
“这两棵柏树有2700年的树龄了,有17米之高。相传是楚王与他的爱妃种下的。这儿的人也叫它们‘夫妻树’。”高天顺介绍,柏树人称寿树,古人赞誉柏树为“百木之长”,同时它也是祭祀的象征。据推测古柏是与楚王行宫同生同在的,在行宫建成伊始,便栽下了这两棵柏树。
古柏旁,一座明代石碑记录了楚王行宫的存在:“南召县西北隅有子城,内广八十步,袤四十步,世传为楚王行宫。按南阳春秋时并入于楚,子城虽废岁久,基极高厚,上有楼台八处,前有三峰突起,俨然王者宫阃之所也。”
据记载,公元前688年,楚灭申国(南召境属申国)。灭申后楚文王即在南召县鹿鸣山下的云阳镇内修建楚王行宫,以便视察边防和督修长城。鹿鸣山距离云阳镇只有2000米之遥,峰陡峦翠,素有“鹿鸣耸翠”之誉。
高天顺介绍,云阳旧时称武城,是春秋时期“北扼汝洛,南控荆襄”的重要扼口。南有云阳关、北有鲁阳关,关门四周又有关庄寨、太子山寨、九里山寨、罗圈寨等关城拱卫,使这座行宫处在雄关卫护之中。楚王在这里与周边各国之君开展了一系列“武城会盟”活动。
遥想2700年前,楚文王在此与心上人画眉摘花,风光何等旖旎。如今行宫遗址上,已没有一砖一瓦,只剩两棵古柏和那座石碑,讲述着那段凄迷缠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