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曾因“一碗爱心面”感动绿城的面馆老板李刚去世。他临终前捐出眼角膜,以回馈这个温暖了他的城市。近两年间,《郑州晚报》、中原网等媒体对其持续大篇幅报道,开展了一次次募捐活动,从而引发了“全城吃面”的爱心故事。(9月9日《郑州晚报》)
一碗面,温暖一座城;一片爱心,感动全中国。这样的慈善、爱心、感恩、回报等生生不息之大爱,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度、一个民族得以千古承继的精神主轴。
自古而今,这样的互爱精神比比皆是。仅举当下之例,像银川“全城寻耳蜗”、乌鲁木齐“全城买鹅”等,一件件爱心爆棚的正能量事件中,互助、善意、爱心在广大市民心中传扬、回响,让一座座城市,如沐爱的春风里。
虽然,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乏拥有大爱之心的民众,可他们毕竟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对于慈善公益事业,如果仅靠“单打独斗”,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产生更大、更高效的作用。我们虽然也有政府、公益组织等主导的慈善形式,也对社会慈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人们或许会注意到,在像“碗面暖城”等一起起、一件件慈善行动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慈善推动力量,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就是媒体,就像“碗面暖城”中的重要推手《郑州晚报》等那样。
当地媒体从发现李刚微博求助始,就及时予以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带动民众捐助。两年间,正是媒体的不间断介入,让这件事进一步发酵,并带头组织了一次又一次捐助活动;同时,该报的领导还带头去吃面、捐款、发微博。可以说,《郑州晚报》等媒体的舆论引领,是一碗面感动全城,甚至感动了全中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
这是因为,其一,媒体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自不待言;其二,特别像《郑州晚报》之类媒体,其权威性、公信力会唤起公众的特别关注和慈善爱心的焕发;其三,从《郑州晚报》到中原网;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其信息的扩散速度和广度,都非个人化的舆论传播方式所能比拟,所以才会有了此后中央媒体等的跟进关注。
爱,需要不间断地传递,也需要广泛地传播;抱团取暖的爱,其力量才会最大化,才会感动和温暖更多的人——才会让世界充满爱。面馆师傅李刚当年那条小小的微博,就像“蝴蝶效应”中,那只微微一动的“蝶”;而媒体,则像是给这只蝴蝶插上了让慈善飞翔的翅膀。它让善心爱意,从一碗面开始,向每条街,整座城,每个人,向所有充满爱的空间传扬;让生活于斯的人们,都能感觉和感受到人间大爱的存在与温暖。因这种爱的心手传继与相互激荡,让李刚在弥留之机,也毅然地奉献出自己的角膜——其感恩与回报中,让爱再不会失传,让爱永远飞扬人间。
感谢《郑州晚报》等媒体在“碗面暖城”中的“翅膀”作用的同时,更希望所有的媒体,都能如此;并形成常态化的慈善救助机制,让媒体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更有组织性、目的性;更加高效、及时。它能更好地引导公民的广泛参与,成为壮大社会爱心、提升社会道德氛围、文明一座城市和全社会的长效机制。
“众人拾柴火焰高”,媒体就是那根首先擦亮的火柴。它让爱心相接、相连,让爱的蝴蝶飞得过沧海,让世界处处充满爱。这样的大爱无疆中,人人都会融汇成爱的一分子;蝶翅载满爱,扩散、连缀、积聚,就能成就小城大爱,让春风撒遍人间。(文/陈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