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中原网>
注册登录

中秋前一天 带着浓浓爱离去 捐献眼角膜 让温暖继续传递

2014-09-09 16:51:46来源:郑州日报
字号  

    中秋前一天  带着浓浓爱离去

    捐献眼角膜  让温暖继续传递

    爱心接力

    本报讯(记者 聂春洁 李瑞蕊) 9月7日12点47分,距离2014年中秋节不到12个小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曾报道过的“全城吃面”主角李刚在医院去世,永远离开了他牵挂不已的妻子和女儿,以及这座曾给予他无限关爱和温暖的城市。按照生前遗愿,他的眼角膜得以捐献。李刚妻子井小敏含泪告诉全程报道此事的《郑州晚报》记者,希望李刚的眼角膜能用来帮助郑州人,“李刚生前得到了无数郑州人的帮助,却无以回报,他希望死后能用自己的器官帮助需要帮助的郑州人”。

    “全城吃面”

    演绎大爱传奇

    中秋节中午,天上飘着小雨,记者来到李刚的面馆。可能是节日的原因,来吃面的人不多,不论是忙碌的店员还是吃面的顾客,都显得格外沉默。面馆两侧的墙上写满爱心人士的留言,墙上没空间了,不少人便将祝福写在便签纸上,粘在空隙处,远看像一面面小旗帜。根据留言上的日期可以看出,从2013年初至今,来吃爱心面的人从未间断。

    说起李刚和他的爱心面馆,相信郑州人都不陌生。2013年初,在沁河路开面馆的李刚通过网络发出求助帖,说自己得了骨肉瘤,需要钱做手术,但家庭条件不好,希望网友们外出吃饭时能到他家的面馆去,这样他的妻子就能多赚一点钱。求助帖发出后,《郑州晚报》等媒体迅速转发扩散,在郑州一度引发了“全城吃面”的热潮。素不相识的人纷纷赶到面馆照顾生意,一些人还志愿到店里做服务员,更多人专程前来捐款。一时间,爱心温暖了一座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纷纷报道。

    爱心故事没有“剧终”

    李刚生前,整座城市为他演绎了一段爱心传奇;去世后,他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份爱心。

    井小敏告诉记者,病情再度恶化后,李刚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他说,自己得到过无数郑州人的帮助,却无以回报,所以希望死后能把身体能捐献的器官都捐献了,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由于肿瘤蔓延,经医院检查,李刚身上除了角膜之外,其他器官已无法捐献。6月中旬,李刚家属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眼库签订了眼角膜捐献协议。9月7日15点,李刚的眼角膜得以顺利摘除。负责手术的医生说,他的眼角膜可供两个患眼疾的人使用。

    李刚走了,但无数牵挂他的爱心人士却没让这段故事戛然而止。

    9月7日13点31分,本报负责人得知李刚去世的消息后,迅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消息,《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官方微信、微博迅速跟进。14时50分,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副社长戴鹏看到后,立即给本报负责人发来微信,向李刚家属捐献全月工资1万元。

    随后,本报负责人在全国晚报总编群和十八地市报社长群发布消息,向李刚爱人井小敏捐1.6万元。他在微信中说:“爱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不管我们此时身处何方。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能释放更多的爱与被爱、感恩与感动的正能量。”

    当天15点27分,身在美国的华启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海玉给本报负责人微信跟帖,向李刚爱人井小敏捐两万元,委托转交给井小敏。

    而在网上,更多人在表达哀思的同时,也表示要继续用去店里吃碗面的方式,向李刚家属送去爱心和帮助,让这段爱心故事延续下去。

    晚报助力

    传递“郑能量”

    作为全程报道重点关注“全城吃面”的媒体,《郑州晚报》一直关注着李刚一家的生活。从李刚在网上发出求助帖开始,直至他最终离开人世,《郑州晚报》爱心公益社一直守候在他身边。2013年1月23日,@新浪河南发微博,希望大家前往李记卤肉刀削面馆吃面,为罹骨癌的面馆老板李刚提供帮助。次日中午,《郑州晚报》爱心公益社成员纷纷前往,并在微博直播,迅速掀起“全城吃面”热潮。

    2013年2月1日,《郑州晚报》联合市属几家媒体共同发放“义卖爱心面卡”,为李刚筹得首期手术费。2013年6月李刚病重,11月,《郑州晚报》举办义拍义卖活动为李刚西安二次手术筹资。除了大篇幅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外,《郑州晚报》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也在持续关注着李刚及其家人,尽最大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李刚生命的最后一程,《郑州晚报》爱心公益社的成员始终陪在他身边。公益社成员宋伟告诉记者,9月6日他收到井小敏的电话,说李刚快不行了,他和一直持续报道“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郑州晚报》记者廖谦等爱心人士迅速赶到医院,守护着李刚,直至他最终告别人世。

    《郑州晚报》爱心公益社成员廖谦告诉记者,9月9日上午8点,爱心人士将在郑州市殡仪馆6号厅为李刚举行告别仪式,欢迎曾帮助过他、关注过他的市民前往参加。央视等中央媒体和本报等主流媒体将关注报道。

    《北京晚报》原总编辑,中国晚协高级顾问李炳仁在微信圈中回复本报负责人微信:《郑州晚报》李刚这个典型抓得好,特别是在报道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频频互动,显示了媒体融合的强大威力。     (相关报道见4版)

    爱的温暖  城市的温暖

    郑 实

    曾经,因为一个人,这座城被一碗面感动过;如今,这座城又因这个人而温暖。

    月圆将近,李刚在浓浓关爱中走到了生命尽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于李刚的家人来说,这个中秋成为永远的抱憾,但也真切地感受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关爱,感受了李刚因接受关爱而催生出来的奉献爱、传递爱的力量。

    从李刚身上,我们感受到人间大爱,感受到郑州这座城市的温暖。

    也许有人还在惊叹于一碗面可以感动一座城的奇迹,可是对于郑州市民来说,已经并不稀奇,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全城出动”的故事一直在延续。“全城吃面”故事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源自民间,源自普通人之间自发的善意,而受助者也选择了最有尊严的方式。李刚不愿接受无偿捐赠,却在最后时刻无偿捐献出眼角膜。人们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上,看到了爱,来自被爱、高于被爱的影子,人们在一座城市的中央,也看到了爱包围被爱的种子。

    这颗种子就是微关爱、微力量。一碗面对于一个人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李刚却是那么珍贵;引发一次关注对于一个媒体或许不是难事,但默默地长期持续关注却彰显了媒体的责任。《郑州晚报》记者陪着李刚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并在他去世当天,再次为他募集爱心款,缓解家人之困。温暖温情、向上向善,《郑州晚报》一直坚守着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善于担当、勇于担当,《郑州晚报》也一直在引领媒体同行走得更远。

    平凡而不平庸,因为有你,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个体;微小而不微弱,因为有你,一个将爱无限延续和释放的媒体;因为有你,郑州这座城市更加温暖、更加美丽。

编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