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注册登录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

2014-09-02 09:30:31来源:子曰师说
字号  

  而《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作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非,让错误更加荒谬地履行?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始终,不诚就没有万物,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这也正是“中庸”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中庸之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

  “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孔子家语》里描述的理想状态:“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于外。

  中庸之道要“本于诚”,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

  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荀子说,“养心莫善于诚”,那么,正行莫善于信。

  诚信为人,就是在养自我清洁之心、正自身坦荡之行;

  诚信对人,就是在养天地浩然之气、正道义永存之风。(文/曹雅欣 书法/张瑞龄)

  特别感谢:书法家张瑞龄先生

编辑:王静喆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