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中原网>
注册登录

小店主35年信守承诺:不卖假货

2014-08-25 01:25:24来源:郑州日报
字号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徐 亮 梁三喜

    核心提示

    今年3月9日,本报率先刊发《七旬老人还债17年 花书增:再苦不能丢诚信》的文章,报道了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年过古稀的老人花书增诚信为本,17年来省吃俭用,每月坚持回村还巨额欠债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8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对此事给予重点报道,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是千金不易的可贵品质。在我们身边,其实还有很多像花书增老人一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的企业和群体。他们的故事充满正能量,值得我们一一挖掘、大力弘扬、用心传播。

    开设“诚信郑州”专栏,意在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的诚信故事,褒奖美好,推介经验,积极推动诚信郑州建设。也期待广大读者与我们一道,共同发现郑州诚信群体,守护道德,践行诚信,共同参与诚信郑州建设。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者想参与话题讨论,请联系郑州报业集团旗下媒体——郑州日报:新闻热线0371-67655551,电邮zzrbcfzx@126.com,郑州日报官博(新浪微博@郑州日报)、官微(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热线96678,关注郑州晚报官博(新浪微博@郑州晚报)、官微(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郑州晚报);中原网:新闻热线0371-67655598,中原网官博(新浪微博@中原网)、官微(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中原网)。

    在中牟县城文明路有一家小卖铺,店门口挂一牌子,上写:“本店从不卖假货,如若发现,当场奖给百倍价钱。”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从货架上给顾客拿商品。“货比三家嘛,牛爷爷这里货真价廉,让人买得放心。”一位村妇从店里走出,告诉记者。

    这位老人名叫牛中原,今年83岁,中牟县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民主街村人。

    据了解,1979年,他听到国家允许个人经商的喜讯,立即租下县人民医院北临的三间门面,并办了营业执照,成为“全县第一个办执照经商”的个体劳动者。从此,开业申请书上所立下的承诺——顾客至上,童叟无欺,文明守法,诚信经商——就铭刻在老牛的脑海里。

    “咱生意人能致富,还不是沾了好政策的光。大伙发了家,总不能把钱全装进自己腰包里。”在商户评定月税会上,他第一个申报最高交税定额,人们尊称他“老牛”。不久,他被选举为城关镇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

    在牛中原老人看来,诚信是为人之本、经商之道。

    1983年7月,商丘一位姓柴的大蒜外运客商,不慎将一万元现金遗忘在店里,老牛分文不少归还失主,当时的城关派出所还奖他一面锦旗。

    平日里,无论寒冬酷暑,或是三更半夜,只要听到敲门声,老牛便马上起床。他多次告诫儿女们:“来人肯定事情紧急,咱一刻也不能耽搁人家买东西。”

    (下转四版)

编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