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中原网>
注册登录

百年郑医腾飞梦 一年铿锵踏歌行

2014-07-07 19:37:42来源:郑州日报
字号  

    本报记者 汪辉 通讯员 王黎 马霖 李雪

    编者按:

    2013年6月29日,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成立,完成了百年郑医的华丽转身。从单一到集团,从嫩弱到强壮。短短的一年时间,集团发展风生水起,开启了“多轮驱动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大幕。即日起,本报推出“砥砺奋进再扬帆、凝心聚力促发展”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成立一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一年,在历史长河中是浪花一朵。

    一年,在发展征程中却意义非凡。

    2013年6月29日,承载着百年郑医梦想,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扬帆启航。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厚爱、大力支持下,集团广大职工克难攻坚,同心协力,迈出了集团跨越发展的铿锵足音,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健康答卷。

    大象起舞捷报传来

    “今年上半年,集团各所属医院门诊接诊670496人次,同比增长36.81%;出院人数34530人次,同比增长26.97%;各类手术8806台,同比增长32.58%,吸纳硕博等高级人才300余人。”谈及成绩,广大郑医人脸上都难掩兴奋之情。

    与攀升的数字相比,集团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运作模式等方面的成效更令人刮目相看。一年来,集团优势医疗资源像滚雪球一样,加速纵向流动,在基层释放健康正能量,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成果。

    短短一年的时间,集团不仅开创了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的先河,探索出了一条借助社会资本促进发展的新途径,而且在理顺管理机制、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

    但,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是意料之外,更是意料之中。

    郑医集团有关负责人回忆说,意料之外,站在百年历史节点上,郑州人民医院当时正处于加强内涵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期。经历10年漫长煎熬,颐和医院仍在沉睡之中。医改进入深水区,市委、市政府创新机制提出组建医疗集团还是一种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循,时间短,任务重。

    意料之中,做大做强医院是郑医人期待已久的百年梦想,颐和医院开诊被列为为民十大实事。把握千载难逢机遇,素有拼搏精神的郑医人,凭借“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凭借独特的全员军事化能打硬仗的作风,是不会辜负政府期望、群众期盼的。

    众望所归,郑医集团这只中原医疗行业的“大象”,终于翩翩起舞,且舞步日益圆熟,舞姿摄人心魄。颐和医院这条沉睡多年的“巨龙”苏醒,在郑东新区这片沃土上起步腾飞。百年郑医焕发新春,更加活力无限。

    时代催生医疗集团

    当前,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碰到的都是难解之题,而公立医院改革更是难点中的难点。

    百年沧桑、百年荣耀。2012年7月29日是郑州人民医院建院100周年纪念日。站在历史新的起点,医院在创新中不断谋求改革发展。

    2012年7月,该院一举通过JCI国际认证。2013年1月,获得全国“2012医院改革创新奖”。2013年4月,在省内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

    在进一步寻求医改破题发展时,医院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扩展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顶层设计,提出了组建医疗集团的构想。

    2013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决定组建郑医集团:以郑州人民医院本部为核心,以郑州人民医院宜居健康城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为东西两翼的“一体两翼多点位”、技术水平高、覆盖范围广、辐射能力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市委、市政府的这一思路,与医院领导想法不谋而合,更为广大郑医人打了一针兴奋剂。为顺应市场经济、顺乎民意,更好地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覆盖,更好地开展患者双向转诊,更好地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组建医疗集团是郑医人梦寐以求、并为之努力践行的目标。

    借此契机,“青春再出发”的百年老院有了更宏大的构想,将集团逐步建设成器官移植、国际健康管理、肿瘤诊疗、心脏诊疗、医学美容等“五个医疗中心”和口腔、脑科、老年“三个专科医院”,覆盖中原、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现代化区域性医疗中心。

    2013年6月29日,郑医集团这艘医疗“航母”成功试水。

    共克时艰同创大业

    “这一年,是集团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但我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也是我们感到最温暖的一年。”采访中,这是广大职工发自内心的感受。

    面对挑战,最难得的是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精神。正如一位员工近日在微信中说——

    难忘那一身迷彩,那一种风采。还记得那身沾满灰尘和汗水的迷彩服吗?还记得那首完成突击任务后高唱的《打靶归来》吗……

    难忘那一腔澎湃,那一种姿态。无论是院领导,还是怀孕的员工,身上都流淌着一腔“忘却了家人,忽视了自我”的澎湃激情,一种“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姿态……

    难忘那一场竞赛,那一种豪迈。那是一场和时间的竞赛,来不及犹豫,来不及等待,就迅速投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三拼”、“5+2”、“白加黑”……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清晨的阳光,见证着一批批设备安装进大楼;深夜的皓月,俯瞰着执着的郑医颐和人装扮着每一个角落……那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美丽,那是一种视如己出的喜悦。

    “当时,我也是穿上迷彩服,和大家一样昼夜干,开诊后大家放声大哭,因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因为我们挺过来了。”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创始人、年近70岁的张永福感慨地说,那段时光是“累并快乐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年蹒跚走来,考验不断,但集团广大职工,依靠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支持,艰苦奋斗,跨越了道道难关,再次展示了一种昂扬向上的郑医精神。

    世纪薪火相传,百年弦歌不辍。我们相信:经历一年艰难考验的郑医集团,一路重任在肩、使命在身,一路风雨兼程、踏歌而行,一定会步履更加稳健,足音更加铿锵有力。

编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