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原网>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注册登录

丝绸之路:8年申遗路致敬千年古道字号

2014-06-23 17:04:05来源:天山网
字号  

  亚心网讯 (记者范琼燕报道)沉睡的千年古道—丝绸之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多国多年酝酿申遗现在终于尘埃落定,成为全世界共同保护的人类遗产,它戴上应得的桂冠,受到应有的致敬。

  酝酿20余载申遗8年一波三折

  1988年,为了强调中西文明相遇时所产生的复杂文化交流,帮助塑造多元特性以及丰富欧亚大陆的共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激发了全世界对丝绸之路的兴趣。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开展了5次国际性考察,丝绸之路浑厚的历史积淀让前往考察的专家欣喜不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早在2006年,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推动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在新疆吐鲁番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遗产,签署《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标志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跨国申遗经历了一波三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介绍,2009年,有些专家对六国的申遗提出不同的看法。2011年5月,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针对丝绸之路提出“廊道”概念,将丝绸之路分成50余条廊道,专家建议一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国廊道,由三国一起申报世界遗产,为此,原来的六国联合申遗计划夭折,我国政府迅速调整策略,进行新一轮的工作筹备。

  2011年年底,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商会,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研究推动三国联合申遗工作,并草签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

  经过不断协调,中、哈、吉三国于2013年1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报告,该线路跨越三国,共33处遗址点,属于中、哈、吉跨国联合申报项目。

  为何用吉尔吉斯斯坦名额申遗?

  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面临着遗产点的选择,跨国沟通协调职责分配,申遗点的保护、规划等等问题。

  据介绍,自2011年开始,三国定期召开会议,用英语、俄语、中文3种语言进行协调。这种方式有助于收集丝绸之路沿线保护行动的信息并进行推广。另外,中方还积极承担责任,成为申遗文本编制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组织人员高质量地完成了中文、哈萨克斯坦语、吉尔吉斯斯坦语、俄文、英文等5个语言版本的文本编译,力求准确展现丝绸之路的价值意义。

  也许公众会疑惑,为何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由吉尔吉斯斯坦来主导。据了解,自2002年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各国申报的项目实行限额制,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1项世界文化遗产。几经抉择,中国最终决定在2014年申报大运河为世界遗产,所以“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使用了吉尔吉斯斯坦2014年的申遗名额。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申报国会独享项目的所属权。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跨国项目的规定,联合项目可以用任何一个国家的名义进行申报,同时不影响该项目的所属权。

  此前,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提起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说,联合申遗既是一项文物遗产的工作,也是一个国家战略,工作实施中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形成对话和心灵的沟通。

  这次申遗成功,中哈吉三国人民终于得到了翘首以盼的圆满。也意味着我国境内的22个申遗点都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戴上同样的桂冠。这次的申遗路线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中国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七河地区4个部分,在“丝绸之路”整个交流交通体系中具有起始地位。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新疆超三亿保护丝路新疆段文物

  在2007年,国家文物局确定的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第一批申报项目推荐名单中,共有48项文化遗产,但到最后,仅有22项入选,涉及中国的有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省(自治区),这与《中国丝绸之路首批申遗大名单》公布的申遗点相比有了较大调整。

  这次申遗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我国各省区也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挑战,对于新疆更是如此,国家文物局及新疆文物局为配合跨国申报,近年来,每年都投入上亿元资金保护丝绸之路沿途各种文物遗址。2011年,中央投入1.6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交河故城抢险加固二期、森木塞姆石窟抢险加固工程、台藏塔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阿斯塔那古墓群安防工程、克孜尔千佛洞安防消防工程,截至目前,这些工程都已竣工。新疆还拿出3亿元启动2012年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交河故城三期保护工程(维修加固)、七个星佛寺遗址维修加固以及吐鲁番、阿克苏、喀什等地的石窟保护等项目。

  如新疆的遗产点交河故城完全由生土夯筑而成,这样的建筑方式历经千年风雨和战乱摧残,部分城址风化严重,面临坍塌危险。当地按照申遗工作要求的八大项33子项及90余个单项工作内容,细化了工作分工,不仅按时抢修了文物,还解决了环境整治问题。

  对于申遗成功,新疆专家反复强调: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首要目的,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有些问题要未雨绸缪,若申遗成功后没有延续之前的保护措施,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被破坏,甚至于为了发展旅游而被改变其面貌,则愧对后代。

  亚心网讯 (记者范琼燕报道)沉睡的千年古道—丝绸之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多国多年酝酿申遗现在终于尘埃落定,成为全世界共同保护的人类遗产,它戴上应得的桂冠,受到应有的致敬。

  酝酿20余载申遗8年一波三折

  1988年,为了强调中西文明相遇时所产生的复杂文化交流,帮助塑造多元特性以及丰富欧亚大陆的共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激发了全世界对丝绸之路的兴趣。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开展了5次国际性考察,丝绸之路浑厚的历史积淀让前往考察的专家欣喜不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早在2006年,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推动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在新疆吐鲁番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遗产,签署《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标志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跨国申遗经历了一波三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介绍,2009年,有些专家对六国的申遗提出不同的看法。2011年5月,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针对丝绸之路提出“廊道”概念,将丝绸之路分成50余条廊道,专家建议一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国廊道,由三国一起申报世界遗产,为此,原来的六国联合申遗计划夭折,我国政府迅速调整策略,进行新一轮的工作筹备。

  2011年年底,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商会,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研究推动三国联合申遗工作,并草签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

  经过不断协调,中、哈、吉三国于2013年1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报告,该线路跨越三国,共33处遗址点,属于中、哈、吉跨国联合申报项目。

  为何用吉尔吉斯斯坦名额申遗?

  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面临着遗产点的选择,跨国沟通协调职责分配,申遗点的保护、规划等等问题。

  据介绍,自2011年开始,三国定期召开会议,用英语、俄语、中文3种语言进行协调。这种方式有助于收集丝绸之路沿线保护行动的信息并进行推广。另外,中方还积极承担责任,成为申遗文本编制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组织人员高质量地完成了中文、哈萨克斯坦语、吉尔吉斯斯坦语、俄文、英文等5个语言版本的文本编译,力求准确展现丝绸之路的价值意义。

  也许公众会疑惑,为何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由吉尔吉斯斯坦来主导。据了解,自2002年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各国申报的项目实行限额制,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1项世界文化遗产。几经抉择,中国最终决定在2014年申报大运河为世界遗产,所以“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使用了吉尔吉斯斯坦2014年的申遗名额。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申报国会独享项目的所属权。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跨国项目的规定,联合项目可以用任何一个国家的名义进行申报,同时不影响该项目的所属权。

  此前,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提起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说,联合申遗既是一项文物遗产的工作,也是一个国家战略,工作实施中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形成对话和心灵的沟通。

  这次申遗成功,中哈吉三国人民终于得到了翘首以盼的圆满。也意味着我国境内的22个申遗点都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戴上同样的桂冠。这次的申遗路线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中国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七河地区4个部分,在“丝绸之路”整个交流交通体系中具有起始地位。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新疆超三亿保护丝路新疆段文物

  在2007年,国家文物局确定的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第一批申报项目推荐名单中,共有48项文化遗产,但到最后,仅有22项入选,涉及中国的有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省(自治区),这与《中国丝绸之路首批申遗大名单》公布的申遗点相比有了较大调整。

  这次申遗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我国各省区也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挑战,对于新疆更是如此,国家文物局及新疆文物局为配合跨国申报,近年来,每年都投入上亿元资金保护丝绸之路沿途各种文物遗址。2011年,中央投入1.6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交河故城抢险加固二期、森木塞姆石窟抢险加固工程、台藏塔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阿斯塔那古墓群安防工程、克孜尔千佛洞安防消防工程,截至目前,这些工程都已竣工。新疆还拿出3亿元启动2012年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交河故城三期保护工程(维修加固)、七个星佛寺遗址维修加固以及吐鲁番、阿克苏、喀什等地的石窟保护等项目。

  如新疆的遗产点交河故城完全由生土夯筑而成,这样的建筑方式历经千年风雨和战乱摧残,部分城址风化严重,面临坍塌危险。当地按照申遗工作要求的八大项33子项及90余个单项工作内容,细化了工作分工,不仅按时抢修了文物,还解决了环境整治问题。

  对于申遗成功,新疆专家反复强调: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首要目的,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有些问题要未雨绸缪,若申遗成功后没有延续之前的保护措施,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被破坏,甚至于为了发展旅游而被改变其面貌,则愧对后代。

  亚心网讯 (记者范琼燕报道)沉睡的千年古道—丝绸之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多国多年酝酿申遗现在终于尘埃落定,成为全世界共同保护的人类遗产,它戴上应得的桂冠,受到应有的致敬。

  酝酿20余载申遗8年一波三折

  1988年,为了强调中西文明相遇时所产生的复杂文化交流,帮助塑造多元特性以及丰富欧亚大陆的共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激发了全世界对丝绸之路的兴趣。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开展了5次国际性考察,丝绸之路浑厚的历史积淀让前往考察的专家欣喜不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早在2006年,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推动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在新疆吐鲁番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遗产,签署《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标志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跨国申遗经历了一波三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介绍,2009年,有些专家对六国的申遗提出不同的看法。2011年5月,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针对丝绸之路提出“廊道”概念,将丝绸之路分成50余条廊道,专家建议一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国廊道,由三国一起申报世界遗产,为此,原来的六国联合申遗计划夭折,我国政府迅速调整策略,进行新一轮的工作筹备。

  2011年年底,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商会,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研究推动三国联合申遗工作,并草签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

  经过不断协调,中、哈、吉三国于2013年1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报告,该线路跨越三国,共33处遗址点,属于中、哈、吉跨国联合申报项目。

  为何用吉尔吉斯斯坦名额申遗?

  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面临着遗产点的选择,跨国沟通协调职责分配,申遗点的保护、规划等等问题。

  据介绍,自2011年开始,三国定期召开会议,用英语、俄语、中文3种语言进行协调。这种方式有助于收集丝绸之路沿线保护行动的信息并进行推广。另外,中方还积极承担责任,成为申遗文本编制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组织人员高质量地完成了中文、哈萨克斯坦语、吉尔吉斯斯坦语、俄文、英文等5个语言版本的文本编译,力求准确展现丝绸之路的价值意义。

  也许公众会疑惑,为何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由吉尔吉斯斯坦来主导。据了解,自2002年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各国申报的项目实行限额制,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1项世界文化遗产。几经抉择,中国最终决定在2014年申报大运河为世界遗产,所以“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使用了吉尔吉斯斯坦2014年的申遗名额。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申报国会独享项目的所属权。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跨国项目的规定,联合项目可以用任何一个国家的名义进行申报,同时不影响该项目的所属权。

  此前,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提起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说,联合申遗既是一项文物遗产的工作,也是一个国家战略,工作实施中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形成对话和心灵的沟通。

  这次申遗成功,中哈吉三国人民终于得到了翘首以盼的圆满。也意味着我国境内的22个申遗点都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戴上同样的桂冠。这次的申遗路线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中国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七河地区4个部分,在“丝绸之路”整个交流交通体系中具有起始地位。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新疆超三亿保护丝路新疆段文物

  在2007年,国家文物局确定的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第一批申报项目推荐名单中,共有48项文化遗产,但到最后,仅有22项入选,涉及中国的有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省(自治区),这与《中国丝绸之路首批申遗大名单》公布的申遗点相比有了较大调整。

  这次申遗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我国各省区也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挑战,对于新疆更是如此,国家文物局及新疆文物局为配合跨国申报,近年来,每年都投入上亿元资金保护丝绸之路沿途各种文物遗址。2011年,中央投入1.6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交河故城抢险加固二期、森木塞姆石窟抢险加固工程、台藏塔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阿斯塔那古墓群安防工程、克孜尔千佛洞安防消防工程,截至目前,这些工程都已竣工。新疆还拿出3亿元启动2012年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交河故城三期保护工程(维修加固)、七个星佛寺遗址维修加固以及吐鲁番、阿克苏、喀什等地的石窟保护等项目。

  如新疆的遗产点交河故城完全由生土夯筑而成,这样的建筑方式历经千年风雨和战乱摧残,部分城址风化严重,面临坍塌危险。当地按照申遗工作要求的八大项33子项及90余个单项工作内容,细化了工作分工,不仅按时抢修了文物,还解决了环境整治问题。

  对于申遗成功,新疆专家反复强调: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首要目的,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有些问题要未雨绸缪,若申遗成功后没有延续之前的保护措施,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被破坏,甚至于为了发展旅游而被改变其面貌,则愧对后代。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