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素质教育的郑州实践

2014-06-17 07:34:32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教育之功是在未来

不只是在当下:

“国家的孩子”

教育中的国家意识,使老周更具“圣人”特点——之前有首诗把全国教育名师老周比作了圣人“孔子”:

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老周说:“春兰早芳,秋菊晚秀,每一朵花都有花季。”所以他关注每一个孩子,在他的概念里没有“差生”,他把这样的孩子称为“发展缓慢的学生”。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老周班”的学生有《在家一日常规》礼仪读本,他们的桌椅摆放总是整齐划一;在学校就餐,先吃完要离开的总会颔首跟同餐的同学说:“我吃好了,您请慢用!”男生处处请女生优先,女生着裙装坐下时总是先用双手把裙摆捋顺,坐在2/3椅面上……

更不必说孔子62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老周68岁在郑州二中“远离故土,乐不思蜀,不知乡关何处”了。

凡此种种,颇有夫子“穿越”感。

其实,教育中的国家意识,是老周超越“圣人”的现代理念。

“老周班”的学生郭思源说:“开学那天,周老师上第一节课,我们以为他会说‘你们升入初中了,要好好学习’什么的,没想到他讲的是‘你们是国家的孩子’。我们从来没听过这样让我们新奇而激动的话。”

老周最常在班里说的就是这句话:“你们是国家的孩子,代表着民族的形象,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决定着共和国的未来。”这是老周的“大教育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周班”的学生们开始自觉地用“国家的孩子”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从思想,到行为,悄悄地变化着。

一年后,郭思源在作文中写道:“在老周班,我长大了,我们经历了人性的洗礼,脱胎换骨的变化。”吴若楠说:“在老周班的成长,让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男生崔佳晨则自编了一首形象的歌《“老周班”欢迎你》:“老周会亲切告诉你,我们是祖国新天地。”

王瑞校长慨言,老周“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观念,体现出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正是郑州二中的校训,校训往往最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而“老周班”教育与之如此投契。老周“不知老之将至”所要孜孜以求的,就是想让这些“国家的孩子”将来扛起民族的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对孩子们说:“责任不是让你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让你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于是“老周班”的孩子都踊跃成为了班级事务的“志愿者”,有人承包了窗台,有人包干擦黑板……甚至洗手间的清洁工作都“遭抢”。

老周因势利导,谆谆教之:“一室不净,何以净心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看似简单的“扫屋”小文章,埋下的是老周“责任”教育的大伏笔。

一位学生在值日笔记里吐槽:“周老师总能在教室里找到一些我所忽视的小纸片,一些犄角旮旯里的灰尘。我总觉得这点小垃圾留着无大碍,但周老师坚持要做到一丝不苟。”后来他慢慢认识到,“我发现要做到最好是很有难度的,没有很强的责任心是不可能完成的”。

白瑞果同学写道:“做事时看到差不多了,有时我心里想:就这样吧,这样就行了。但这时候,我心里总会有另外一个声音发出:不行,这是你的责任。”

以国家督学等专家组成的督导组有一次“空降”郑州二中,意外发现“老周班”的教室一尘不染,“整洁度可以达到宾馆级标准”,他们直呼“震撼!”

但老周的“醉翁之意”不仅在此,他说,教育真正的作用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因为,学生将用今天所受到的教育去建设未来的中国。

教育是“水的载歌载舞”

不是“锤的击打”:

爱,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因为关乎未来,所以,中学生“今天的教育”,在老周心里重于泰山。

时不时地,在跟青年老师谈工作的时候,他会冒出这句“口头禅”:“你知道吗?我们是代表国家站在讲台上的!”

51年的班主任生涯,不乏“晋升”的机会,老周总是执拗地回绝:“我不走,我离不开孩子们,班主任岗位最适合我。”那种对学生发自肺腑的爱,让老周的教育永远富有激情、智慧、艺术,而且还那么有意思。

他从不会严肃地叫学生的名字,总忍不住对他们的由衷喜爱,叫他们昵称:“小豚鼠”、“小开封”、“小嘉宝”、“小坚果”、“飞飞”……而孩子们叫他“周爸”。

唐舒眉同学说:“他还喜欢叫我们‘亲爱的’,第一次听到时我们觉得有点肉麻,周老师笑着说,我爱你们,老师和学生就像亲人一样,所以你们就是我最亲爱的人。”

就连两个打架的同学,也仍然是老周的“亲爱的”,他会揽着他们的肩膀说:“亲爱的,刚才你们俩在传授知识的神圣殿堂,展开了一场肢体语言的交流,呵呵,交流是要传递信息的,你们传递了什么信息呢?”

神奇的是,刚才还金刚怒目的两个男孩子,一下子就柔和下来,惭愧地抢着向对方说“对不起!”

老周说:“当爱的阳光照进心灵的时候,能驱散所有的雾霾。”

盖炳辰的妈妈说,一天,忙到晚上9点多到家,正想着怎么简单地给儿子做点饭,没想到门一开,儿子说:“妈,我给你做了碗炒米,在厨房。”吃着香喷喷的火腿炒米,看着入神看书的儿子,她欣慰地想,“老周班”竟有如此的魔力,让孩子在爱的教育里,更懂得了对爱的感恩和回报,获得了生命的成长。

老周认为,生命的成长比成功更为重要。老师的使命就是用爱的教育,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他说,这不是取决于教师的聪明程度,而是投入度。

九年级老周二班周煜堃的妈妈窦元荣说起,有一次来拜见周老师探讨孩子的教育,临别时,正想跟老人说句谢谢,没想到周老师却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感谢您对孩子的培养和对我工作的支持。”

她说:“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无法用语言表达心情,他的确是把张家、李家、王家的孩子都当成了国家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啊。这样的长者,本该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却在这里投入了全部身心,怎不让人感动?”

老周一班王晓瞳的妈妈也感念不已:“从女儿成长与进步的一点一滴中,我都感觉到周老师对孩子们发自生命深处的爱,和春风化雨的培育。这使我想起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在一次语文考试上,作文题目是《我们的名字叫……》,老周班的很多同学写的都是《我们的名字叫亲爱的》,他们在作文里这样表达着对周老师“爱”的回应:“想着时刻教导我们成长的周爸,想着那一声声‘亲爱的’,突然有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们原来只知道老师是传道授业的人,如今才知道他更是那个用爱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的人。”

有研究中学校史的学者提出:“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志和向善之心。”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