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推进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资源整合,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完善城市对农村文化帮扶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22)完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进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保护规范化常态化。构建中原文化创新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建立中原文化走出去机制,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
五、围绕打造平安郑州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以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双安”为基本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德治建设,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基层治理结构,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2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省实施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支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坚持“三改一抓一构建”,改革单一的封闭式办学模式,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改革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抓好一批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和一批高水平的骨干职业院校建设,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制度。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多方参与,建立老年教育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长挂钩的调节机制。
(24)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培育认定一批创业孵化实体及网络示范基地。推动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重点人群就业支持帮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创新公益岗位管理机制,对政府出资扶持的符合公共利益的岗位,优先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
(25)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格局。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用人单位守法意识和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创新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由城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商业保险构成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深化支付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深化提升“五险合一”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健全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合一”住房保障管理机制。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支持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父母分类保障制度。
(2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有序就医引导机制。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落实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
(28)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完善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把矛盾纠纷化解和利益关系协调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道德约束,建立健全行业规范、社团章程、社区公约、村规民约。深化提升网格为载体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让群众办事有人服务、困难有人帮助、感到不公有地方评理。
(29)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发展壮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队伍。
(30)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及基层民意调查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学习枫桥经验,完善人民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绿色邮政、网上信访、电话接访、视频接访制度,完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重心放在预防和解决问题上。全面推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依法落实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
(31)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等制度。完善民生领域的技术监督和安全监管机制。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机制,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保障体系。
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形势研判预警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机制。健全情报信息主导的警务运行机制,实施社区(村)警务战略。加强城乡技防体系建设。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系统。完善特殊人群教育、矫治和综合干预政策措施。完善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建立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机制,支持驻郑国防工业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完善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社会化拥军优属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