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首页>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注册登录

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2014-05-17 10:20:30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 综合本报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习主席的讲话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外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并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重要的机会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齐兹表示:“中国历来热爱和平,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很能显示中国的文明特质、民族特质。中国的发展对埃及、对世界都是重要的机会。作为一名长期研究中国的学者,我相信中国会走出一条和平的崛起之路。”

  “我非常赞成习近平主席发表的讲话。”马里独立后率首个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的马里前计划、财政和经济协调部长库亚特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友谊、崇尚和谐。“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是伟大的朋友,中非之间的友谊永恒。一些西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并试图丑化中国形象,这是徒劳的。”

  南非约翰内斯堡市议会多数党领袖办公室研究员卡拉波·拉马胡纳表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即便是中国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时候,也为非洲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带来了温暖的援助。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更是没有停止对非洲以及非洲人民的帮助。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洛马诺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在讲话中驳斥“国强必霸”逻辑,中国文化中没有称霸基因,而是一直强调“和而不同”的理念。

  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将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追求和平,注重和谐,推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注意增进与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互信,注重履行和担负国际责任。中国多年来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种成功的范例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中国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中国在前进时,与区域内各国都保持良好关系。

  埃及法鲁士大学中文系主任易卜拉欣说,中国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众多国家学习的榜样。更难得的是,中国在自身实力增强的同时,也在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谋求互利共赢。在中东地区,中国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尊重和信任。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将在中东等国际舞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说,中国从古至今走的都是和平发展道路,古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东南亚的经贸往来,现在中国企业来东南亚投资,为当地民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南非约翰内斯堡市议会多数党领袖办公室研究员卡拉波·拉马胡纳说,近年来,中国先后向苏丹和马里派遣了维和部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向非洲国家派遣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说明,中国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愿意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并积极有为地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教授鲍泰利对本报记者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要阐述,向东亚邻国和世界传递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意图。

  在华盛顿经营贸易生意的阿富汗商人阿卜杜拉·阿萨德表示,中国是一个团结、强大、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和民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世界需要多极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民间外交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阿齐兹说:“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两国的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在埃中关系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这已成为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希望今后中国在推介中华文化中能做出更多努力,让更多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人接触、了解中华文化,让‘软实力’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卡尔涅耶夫表示,中国文化传统上非常重视和平与和谐理念。中国历朝历代将和平、和为贵的理念散播于五湖四海,中国传统上推崇以和平方式来处理与周边国家或者部族的纠纷。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尼尔·卡洛韦说,她十分认同习主席讲话中对民间外交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阐述,民间交流对推动国家间交往意义重大,而推动民间外交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不同国家的人民了解彼此的历史与文化。中美两国人民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创造历史,现在应为年轻一代的美好未来携手合作。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语系退休教师裴伦·弗朗索瓦斯对本报记者表示,在过去十几年的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中,她明显感受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欧洲人越来越多。在她的学校里,许多欧洲年轻人热衷学习汉语。

  弗朗索瓦斯对记者说:“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快,自然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关注中国。作为一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我衷心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介绍中国文化、艺术和历史的活动在欧洲举行,让欧洲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本报记者王云松、张建波、倪涛、杨迅、刘睿、李宁、张晓东、李博雅、吴成良、陈丽丹、刘栋)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17日 03 版)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