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闻首页>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注册登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通水倒计时 全程自动北流

2014-05-14 07:30:25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字号  

  

  资料图片

  不到百米落差流过一千多公里路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3年开工,目前已经进入通水倒计时,预计将于今年汛后通水。这个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途经湖北、河南、河北,到达天津、北京,涉及地域之广,自然条件之复杂,建设难度之大,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

  那么,长江水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流到北京的?

  1 不到百米落差如何流过一千多公里路程

  中线总干渠长1277千米,渠首水位147.38米,终点团城湖水位49.5米,输水线路如此之长,调水规模如此之大,落差却只有不到100米,可见长江水要进京,有多么的不容易。

  南水北调中线的特点是,全程采用“自流”方式,即让水自动北流。为了减少沿线的水土损失和渗漏,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喷浆抹面等方式进行全断面衬砌。总干渠黄河以南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至1/15000。

  为了达到渠道纵坡要求,实现南水自流向北,遇到地势高的地方就要削平,所谓逢山开路。河南境内的方城垭口是南水北送的咽喉要地,早在北宋时,宋太宗就想从方城垭口挖通渠道,引水北上,据传当年征调10万人挖了一百多里,终因土硬石坚,未能成功,千年之后这一难题终于被攻克。

  遇到地势低的地方,则需要遇水架桥,渡槽就是这所谓的“桥”。渡槽,也叫过水桥,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流、沟谷、洼地、道路等障碍的架空水槽。

  2 北调水如何跨过河流和道路

  为保证渠道内的水不受沿线河流水的污染,中线工程渠道主要采用渡槽等方式横跨河流。位于河南鲁山县内的沙河渡槽是当今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被誉为“世界第一渡槽”。它横跨沙河、大浪河、将相河三条大河,全长9.05公里,如同一条巨龙横空,是中原大地上的一道奇观。沙河渡槽也是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单是将重达1200吨的U形渡槽安全运输、吊装到沙河之上,就已经是一项重大工程难题。最终这一难题被工程师们克服,创造了水利工程施工史上的又一奇迹。

  这里也要介绍一下另一种河渠交叉建筑物——倒虹吸。当渠道与道路或其他河渠高程相近,需要平面交叉通过时,需要一种建筑物引导水流从道路或河渠地下穿过,此建筑物就是倒虹吸。倒虹吸的上游入口高程稍高于下游出口,其工作原理是借助上下游的水位差,使水流先下降再上升通过建筑物。其原理类似于虹吸,但不用人为制造真空,因而应用广泛,中线工程总干渠穿越白河干流就是采用倒虹吸工程。

编辑:岳文帅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