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维族青年谴责乌鲁木齐暴恐案联名信背后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不再沉默
本报记者 庄庆鸿
4月30日晚7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爆炸案,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5月1日,11名维吾尔族青年发出谴责暴恐分子制造该血案的联名信,标题为《我们,不会再沉默》,引发热议。
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天连线了联署这封信的青年人,探寻这封信是如何诞生的。
“我们不愿意再让暴恐分子抹黑新疆的形象”
4月30日晚发生爆炸时,离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约两站地远的和平街,买尔旦·外力正和朋友吃饭。
“到了8点半前后,我们才知道发生了爆炸。”这名24岁的硕士研究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他9点多离开和平街时,附近的夜市还在正常营业。
同时,距离乌鲁木齐1000多公里外的南疆和田,身为选调生的法尔阿德正在单位办公室值班。他还从未见过买尔旦的面。
但很快,他们都在同一个微信群里“冒了头”。
这个微信群建立于今年春节后。
“群里基本是在内地上过学的新疆青年,维族、汉族都有。一开始只有十来个人,后来越来越多,现在是百人规模。”联署人之一阿不都热西提·日介甫告诉记者。
阿不都热西提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水利工程硕士,上学时被郑州的师生昵称“阿不”。现在,他是新疆农业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
“我们都喜欢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就成为了网友。”法尔阿德说,有的群友是同学、朋友,甚至仅是“微博互粉”关系,并未见过面。
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发生两小时内,这个微信群就被现场照片、最新情况“刷爆”了。“我现在想找两天前的谈话记录,简直是翻不着了。”买尔旦说,“大家讨论,想写篇文章公开发表。”
这群青年并非“一时冲动”。
他们第一次想要公开发声,是源于今年3月的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
“那以后,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不少对新疆人的误解、恐慌。大家就在群里讨论过,怎么把当代大学生的声音表达出来。”买尔旦说。
后来,微博掀起了“我为新疆代言”的接力活动,一个个小女孩、男女青年带着笑容、举着“我爱新疆”的纸板,晒出照片。
“当时我们觉得正能量挺多,就没再讨论。但这次又发生暴恐事件,唉,我实在是再也看不下去了!我们不愿意再让暴恐分子抹黑新疆的形象。我们就想站出来说说话,告诉大家新疆有这样的年轻人——我们是爱国的。”法尔阿德说。
凌晨5小时
在联署的11名维族青年中,5人已毕业工作,6人为在读大学生。最小的24岁,最大的29岁。
他们来自新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9所大学。
主笔的,是28岁的库尔班江·外力。
这位浓眉大眼、高鼻梁的青年来自南疆喀什,现在新疆工程学院给来自和田、喀什的学生教汉语。“我看到爆炸案,心里特别气愤、难受。暴恐事件又一次发生,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心理上的伤害。”
4月30日晚约10点,微信群里讨论正热烈。库尔班江给买尔旦打了电话,提出“第一时间发出我们的声音”。
买尔旦一口答应:“可以啊!不过这不是你我两个人能完成的,需要更多人的想法。”
他马上给熟识的群友胡尔西旦、斯坎得尔、雪来提、玉素甫发微信说“有事商量”,随即打了电话:“对于今天的事,我们打算约几个朋友共同写一篇文章发布,你有什么看法?有木有(即“有没有”——记者注)意图加入我们?”
在电话讨论了文章提纲后,他们开了11个人的临时微信群。这就是最后网上署名的11名青年。
4月30日凌晨零点,库尔班江开始面对电脑敲字。
写的时候,他给喀什的妈妈打了电话。49岁的母亲初中文化,很支持他这么做。“我妈说,这个应该写。”
在联名信中,他们发问:“杀人犯呀,你到底为了什么?你到底要什么?你给我们这个民族究竟带来了什么?好,你高喊口号,你说你要的是尊重和权益,可是就在离你制造爆炸不远的地方,就是教民安静礼拜的清真寺!好,你说你是虔诚的信仰者,可你所犯下的暴恐罪行,不分民族,无论男女,不放过老少,手段残忍,他们同你何仇之有,哪里有宗教崇尚的善德底蕴?”
“好,你说在给民族谋福祉,看吧,你们的罪孽不得不让人对我们防范,你们让一个民族被暴恐所绑架,你们让我们家乡整个地区被恐怖所标签化,即便在国外,坐飞机也要多走一道安检门,你们让新疆人就是在国内出差也不敢被轻易留宿……犯罪分子呀,你们给这个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沉重的灾难。”
联名信中还说:“果真如被愚弄的恐怖分子所说,杀掉一个‘卡普尔’,就能成为圣人,进天堂?古兰经中提倡,‘两世吉庆’,就是今生要幸福吉庆,来世安详。《福乐智慧》中说:你若想今生获得善果,好吧,毋须多言,要多做好事。然而恐怖分子凶残至极。谋杀素昧平生、毫无恩怨者的生命,抡起邪恶的砍刀杀向无辜生灵的罪行,难道是慈悯?”
库尔班江解释,“卡普尔”就是不信伊斯兰教的人。“我是共产党员,但我要了解伊斯兰教,才能更好地教维族学生。”
5个小时之后,5时13分,库尔班江修改完最后一个字。公开信出现在了11人的微信群里。这时,其他人还在沉睡。
上午,他们开始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法尔阿德从“法学理论”的角度提出意见,但其他人认为,还是应该“直接讲出我们的真实感受”。
“我说,我们说的都是事实,不真实的不行。”阿不都热西提说。
“不能再沉默了,不会再沉默了!”这句话是买尔旦加的。最终,它成为文章的结语,也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