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首页>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注册登录

最高法:有权人有钱人判刑后减刑相对快一些

2014-04-30 07:48:45来源:央视网
字号  

苏和的儿子苏虎庆:

他心里好像很压抑说我还在想事情,他动不动就说我得回去看看老家。

解说:

额济纳是苏和的家乡,这片地方曾经是著名的居延黑城绿洲,有着无与伦比的绿洲农业文明,在他心里老家原本不是现在的样子。

苏和:

这个地方(原来)湖泊也多一点,泉水也多一点,沿河一带有胡杨、有红柳,放牧的人家也比较多,有草场就可以放牧。

解说:

气候变化,过度开垦、砍伐,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额济纳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80年代末沙进人退,看着牧民们一家一户被迫离开,时任额济纳旗委书记和旗长的苏和不能再任其继续恶化,它开始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几年的时间达来库布镇西边树起了一条长七八公里的防风防沙林带,从那时起治沙就是苏和最想做的事。2004年他从阿拉善盟政协提前退休,说服家人拿着全部积蓄,带着老伴儿来到了额济纳条件最差的地方黑城,三万元盖起了三间小平房,他们老两口成了黑城周围唯一一户居民。接着苏和在黑城北面拉起一道16公里长的围栏,将残存的2万多亩天然梭梭林围住,一边自然恢复,一边人工补种。

苏和:

黑城那个石梁上搭的几个蒙古包,一年不收拾一次,基本上就风都把它刮倒,这几年一刮风我栽的小梭梭就刮断,沙枣也刮段断,树都能刮断。

解说:

跟风沙比起来缺水是更要命的,找水相当困难,打井更困难,找到水不一定能打出井来,多难跟你说过,其他地方这个井,他们老板跟我说,五到七天绝对能打完,最后到我这儿打了21天,他没赚上钱。

解说:

这是他们老两口到这八年后打出来的第二口井,浇水、巡视、灭鼠、他每天要在沙漠里走上近10公里,忙活10个小时。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老伴儿把饭菜端上饭桌,苏和却忙着躲开我们的镜头。

苏和:

我打针你也拍我。

记者:

这针打了多少年了?

苏和:

十来年了。

记者:

这会是你的负担吗?

苏和:

也没有什么,习惯了,什么东西都是习惯了,习以为常。

解说:

老伴儿德丽格说,她开始真没想过会在这么个鬼地方待这么长时间,每次看到苏和精疲力尽的时候,她也劝,劝不动干脆不劝了,就这么守着吧,苏和守着梭梭,老伴儿守着他。

解说:

城里的生活不好吗?

苏和:

想舒服你就不要选择这个事业,选择这个事业你干这个,你就不要怕吃苦。

解说:

大漠的夜晚,要么是狂风接力的叫声,要么是与世隔绝的寂静,如果没有老伴儿的陪伴,苏和说他一天也待不下来。老两口已经在黑城脚下守了等等10年,经林业部门测算,他们成功抢救天然梭梭林3000多亩,人工种植梭梭6万多株,在这组照片里,黑城周围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苏和:

原来这个沙子全部刮到黑城或者往东走了,现在这一部分你看这个梭梭已经我估计已经长到3米左右,不然防风固沙不会起到作用。你看这一片沙子全部固定住了。

解说:

看到苏和种梭梭成功了,很多牧民来向他讨教,想回去自己也试试。苏和干脆就把自己培育出来的梭梭苗一车一车送给他。这两年还有一件事也让苏和开心的不得了。

苏和:

来水了同志们,现在浇水吧。

解说:

这已经是近年来支援他种树的第八批志愿者了,苏和说过两天还有好几批人来给他帮忙,看到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他高兴。

演播室主持人劳春燕:

苏和说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回到家乡种点树,给后代留点有意义的东西,这几年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老两口的生活比原来强了很多,但是最让苏和高兴的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一样为了一个让黄沙变绿洲的绿色梦想而共同努力,他们的精神就向沙漠里顽强的梭梭不屈不挠、造福后人。

编辑:王静喆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