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闻首页>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注册登录

南召乡村教师荒山寻宝40年 欲捐千件文物建博物馆

2014-04-25 07:51:48来源:东方今报
字号  

  

  张志芳和他的“宝贝”

  昨天,记者见到了南召县乡村教师张志芳,经过长达40年收集的1106件“宝贝”,这些形状怪异、来自家乡田野的石头,其实都是“南召猿人”用过的器具,张志芳希望能建个古人类遗存博物馆,把自己的宝贝捐出去。

  □东方今报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吴正伟 李怀川/文图

  历史课上结缘古人类遗存

  1972年2月,13岁的张志芳在南召县崔庄乡后湖中学上学,距学校不远,有一道叫观岭的山岭,南北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三百米,总面积达三十万平方米。那里是南召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河南省重点保护单位。

  张志芳说,自己最喜欢的课就是中国历史。在第一节历史课上,老师给他们讲了神话般的原始社会,他初次见到了山顶洞人的复原头像和石斧、石凿图像。几天后,张志芳和几个同学到观岭去玩,不经意间拾到了一块石头,竟和教科书上的石斧一模一样。他当时就想:“说不定古人类也在这里生活过。”“张志芳的判断被同学们视为笑话,但他仍心存疑虑,并利用课余时间又捡了几个。

  1979年2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河南南召发现人类牙齿化石》,张志芳一下子兴奋起来,发现化石的南召县云阳镇杏花山,距离崔庄乡观岭仅仅40公里,既然那里生活过猿人,观岭也应该是古人类活动的场所。报道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之后,张志芳便与观岭的古人类遗存结下了不解之缘。

  荒山寻宝40年

  1983年9月,张志芳回到了后湖中学教书。茶余饭后,他都会到观岭上去寻宝,到农民新翻的田间去寻,到乱石堆里去找,在枯萎的草丛里、石堰上去扒,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随着不断寻访,张志芳收集的古人类遗存器具,由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然后又增加到三位数。这些藏品中,除了自己寻到的,也有别人送的,或花钱从当地农民手中买的。

  为了研究收集到的古器具,张志芳还到处查阅有关古人类的书籍,《辞海》、《中国历史的童年》、《可爱的祖国》、《南召县志》、《走遍南阳》等,他都看得烂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张志芳收集的面也逐渐扩大。最开始,他只注意捡完好无损的、光滑的磨制石斧,有点残缺的都不要,后来,完、残、片,甚至遗料也捡,捡拾的对象也从磨制石斧扩展到旧石器。

  2012年,张志芳又在观岭拾到一个胡萝卜模样的红色陶制品,扒了很多资料,最后在《南召县志》的彩页插图上,找到了它的名称,叫做埙,是古人类使用的一种乐器。而在南召县境内发现的另一件埙,现在存放于南召博物馆,是该馆的一级文物。

  愿捐藏品建博物馆

  根据张志芳的分类,他的藏品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粗石器):石核器、石片器、敲砸器、刮削器、燧石、石镰、手斧等;打制石叶(细石器):凸刃器、凹刃器、直(单)刃器、复刃器等;中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矛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铲、石杵、石镜、石镯等;玉器有玉斧、玉铲、玉珪、玉璜、玉镯、玉佩等;磨制工具有:石砧、石砥、石砺等;骨器有:鹿角、鹿角锥、骨针等;陶器有:陶甑、陶杯、陶弾(球)、陶镯、陶鸟等;乐器有:陶埙。还有不少其他无名器物。

  近几年,很多人慕物而来,找到张志芳家,想见见祖先使用过的实物。每到这时,不厌其烦地讲解就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必修课”。

  他介绍,有不少人看了他的藏品后,愿出高价购买,但都被他谢绝,“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不可再生资源,流失一个、损坏一个就少一个。况且,古人类的历史遗存就理应保存在猿人生活过的地方,放在别的地方,无根无据,也没意义,更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张志芳说,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一个古人类遗存博物馆,他愿意把自己的这些“宝贝”捐出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南召悠久的古人类文化。

编辑:岳文帅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