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新栽法桐作为行道树
从文化北路向南行驶,进入正在施工的文化路农业路段,西半幅已经封闭施工,自来水、热力、污水、雨水管道正在施工,其中热力管道施工进度最快。就在该路口,白线以内,10到20年树龄的国槐正在等待移植。
根据规划,为缓解交通拥堵而实施的文化路拓宽工程,在文化路(农业路——北三环段)共有798棵行道树位于规划道路路面上,其中534棵国槐和40棵白蜡位于规划的机动车道上,计划移植,绝大部分生长良好的将用于文化北路(北三环——北四环)廊道建设和其他道路的补植补栽,121棵法桐计划移植至南环公园,毛白杨因移植价值不大计划伐除。
文化路大修完成后,按照规划,计划在文化路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宽2.5米的设施带内新栽大规格法桐作为行道树。
毛白杨为何不再移植?
毛白杨为什么移植价值不大?
郑州市园林局绿化处工程师杨永清解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郑州市搞城市建设时栽种了一批毛白杨,到90年代时已经不作为行道树来种植了,到目前,这批毛白杨已经属于老龄,而且春季杨絮较多,影响市民出行,移栽成活率也不高,此次将不再移植。
夜间移植,计划一周移完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移植如何保证存活率?
冯屹东说,树木国家的移植标准是成活率95%以上,“市园林局争取挪一棵活一棵”。在移植过程中,将进行侧枝修剪等手段,提高成活率。
由于文化路道路施工,而且车辆通行压力比较大,移植时,将选择在夜间进行,在移植过程中,可能会短时间内对道路进行封闭。据了解,该路段两侧树木移植计划在一周内全部结束,最迟不超过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