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今年春节过后,新调入总队机关的组织处副处长杨学臣上的“第一课”,就是和其他近百名机关干部一起走进训练基地,参加为期20天的封闭式实战化训练,锤炼指挥打仗的本领。令他意外的是,训练中不仅有地理信息系统操作、战术(勤务)标图、室内战术作业等与实战紧密结合的内容,还有手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等多种枪械昼夜实弹射击以及催泪弹、爆催弹实弹投掷等课目。
照片 吴晓霞 摄
“某市发生暴恐事件,少数不法分子趁乱打砸抢烧。”4月2日凌晨1时许,忙碌了一天的武警河南省总队直属支队官兵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突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夜空下,官兵闻令而起,快速领取装具,向事发地域机动……类似这样不经事前通知的应急演练,在这支部队已形成常态。雷霆出击并非一时之功,得益于该总队党委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
“军人生来为战胜,只有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弓待发的状态,才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该总队司令员沈涛介绍说,2011年以来,总队上下持续加强新型应急力量建设,实现了省内突发事件2-5小时全员全装到达并迅速展开处置,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形势逼人,加速转型势在必行
一支部队实战化水平高不高,首先取决于其战斗队思想牢不牢。
在该总队采访时,有两则故事让笔者深受触动:去年9月,该总队新任政委徐元鸿上任后看到的第一份文件,竟是训练处呈办的参加武警部队反恐突击专业比武位列第三名而作的检讨书;今年3月,直属支队因全面建设过硬被上级荣记集体一等功,宣布命令当天,官兵们迎来的不是庆功宴,而是总队工作组围绕战斗力标准组织召开的反思会。
“打击暴恐是和平时期的特殊战斗。战场上只有胜与败,没有金银牌,打仗思想一刻都不能松懈!”让部队时刻保持准备打仗的状态,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总队官兵从一次“走麦城”经历中得到的启发。
2011年元旦前夕,总队作战指挥中心突然下达命令,要求各支队按最大出动兵力在规定时间内赶赴集结地处置突发事件。结果,不少单位未按要求到达,暴露出实战化训练中的诸多“短板”。
“要是真打仗,这还了得!”这一跤,跌得各级指挥员脸红心跳,更坚定了总队党委组建新型应急力量的决心。
在随后召开的议训会上,总队党委“一班人”很快达成共识:“作为维护中原地区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必须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实现能力升级、素质转型,把部队打造成一支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打仗的新型战斗队!”
经过分析研判,总队党委提出了构建机动、反恐、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力量体系的基本构想。按照“能快速反应、能一队多用、能全省联动、能有效作为”的要求,从担负不同任务的各个支队精心抽调人员组成“四支队伍”,在全省范围内划分东、西、南、北、中5个协同快速处突维稳群,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应急机动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于“人人都参训、个个能打仗”的长远考虑,总队制订《“四支队伍”装备建设标准》,采取配发、采购、选配、租借4种模式,对任务急需装备器材进行了补充完备;主动与航空、铁路、公路等部门协调沟通,制订处置突发事件的协作预案,反复加强演练,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多渠道、高效率实现兵力投送。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如今,覆盖全省、点面结合、互为呼应的三级应急力量体系已经全面形成,在中原大地筑起一道道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钢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