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功能集合构建,提升综合配套能力
2013年6月18日,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功能集合构建的指导意见》,按照这一意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坚持功能集合构建、提升综合配套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依托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突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集聚了郑州机械所“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0个院士工作站,创新服务平台中心和中原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入运行,吸引了各类科技人才近5万人,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在“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次性实现12家企业集中挂牌。
功能集合构建是指以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为目的,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服务功能配套、要素平台保障支撑。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功能集合构建是提高产业集聚区承接承载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增强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
高新产业集聚区在功能集合构建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促进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郑州实践:郑州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近年来的各项重点工作,大多都是在进行功能集合构建。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产城互动的原则,以“三大主体工作”为切入点,扎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区内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规划区范围内基本实现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全覆盖,无线网络覆盖达35平方公里;郑州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高新区分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高新分院、轩逸五星级酒店、市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建设;城区环境品位正在提升。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动漫创意、软件、电子商务等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国家级河南省大学科技园、郑州高新企业加速器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孵化器相继建成,总孵化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目前,已集聚了包括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在内的全省22%科教资源;集聚了中铁隧道“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所“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棉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了8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0个院士工作站、8个部属研究院;集聚了各类科技人才近5万人。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八大集群”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格力电器、中国联通、微软、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22%,骨干软件企业占全省的70%以上,动漫企业占全省的85%以上,电子商务企业占全省的95%以上。拥有上市公司10家,占全省的10%;列入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的企业38家。2014年初,高新区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登陆“新三板”,占全省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