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首页>
注册登录

八方记者聚兰考

2014-04-04 01:41:32来源:郑州日报
字号  

    王振洲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冯健、周原三位新华社记者含着眼泪采访写成的。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人们争相阅读、收听。街头有大喇叭的地方,都聚集着收听的人群,好多人流下热泪,有的甚至泣不成声。学习焦裕禄的热潮迅速席卷神州大地。如何进一步宣传好焦裕禄,各家媒体都精心策划,迅速派出记者到兰考采访。当时我在河南日报社工作,9日那天一上班,就被叫到总编辑刘问世办公室。他说编委会让我到兰考和报社驻开封地区记者站的同志采写焦裕禄树立的四杆旗(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四个大队)。我听了又喜又怕,喜的是这是光荣任务,是向焦裕禄学习的好机会,可又担心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我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当天就赶到了兰考。

    那是一次空前的记者大集会。县城里的招待所、旅店住满了全国报纸、电台、刊物、出版社的记者、编辑、作家。县长张钦礼全面介绍焦裕禄事迹的情况时,礼堂中几乎座无虚席,估计有好几百人。小小县城一下云集这么多文化人,吃、住、行、安排采访,真够招架的。诚恳、热情的兰考人,不辞劳苦,不怕麻烦,克服困难,为记者提供方便,使大小媒体的记者,都能采访到要采访的对象。

    那是一次净化心灵、精神升华的采访。焦裕禄崇高的道德情操,一心为人民的公仆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担当、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不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深入调查研究的求实作风,陶冶、激励着每个采访者。大家沿着焦裕禄的足迹,走村串户感受焦裕禄工作的环境,抓第一手材料。同时互通信息,互相帮助,以往有些记者耍大牌、霸占新闻、互相封锁、恶性竞争的习气荡然无存。不管是中央或是地方媒体的记者,采访都很顺心。当然,这也要感谢兰考县委宣传部长、“除三害”办公室主任卓兴隆和通讯干事刘俊生等的精心安排、妥善协调。

    那些年,兰考的风雪特多。这不,头天晚上还是星斗满空,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下起雪来。10日天明起床,只见雪花纷纷扬扬,地上的积雪已有脚脖子深。我要去采访的堌阳公社秦寨大队离县城50多里,这可怎么办?正在发愁,刘俊生踏着积雪来了。他告诉我说,河南电台记者李成峰带有一辆吉普车,也要到秦寨去采访,让我吃过早饭到宣传部门口去坐车。我和李成峰过去从没有打过交道,他却像对朋友一样欢迎我坐他的车。他到得早,已经采访过两个大队,车上向我讲了不少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开车的司机苏师傅,也深为焦裕禄的精神所打动。他是第一次到兰考,人生地不熟,仔细看了兰考的地 ,把道路牢记在心。冒着大风雪把我们拉到秦寨,后又到土山寨和张庄。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不见收,冬天统销粮”,秦寨是兰考盐碱、内涝、风沙严重的村庄之一,多年来饱受“三害”之苦。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新贞在焦裕禄的启发引导下,带领群众把土地上层的盐碱刮去一层皮,再深翻几尺把好土挖出来盖在上面,使盐碱地变成良田。深翻土地是出大力流大汗的重体力活,许多人的手都磨得出血,逐渐结一层厚茧。和赵新贞握手感觉和握铁耙子差不多。这个遇到再大的困难和痛苦都不流泪的刚强汉子,谈起焦裕禄却热泪盈眶。他谈了焦裕禄几次到秦寨访贫问苦,与群众共商除“三害”的情景,最后说:“焦书记临死前躺在病床上还在挂念俺秦寨,想看看深翻过的地上长的麦穗,可没有来得及看到,就离开我们走了。为了让焦书记放心,俺头一回收了麦子就蒸白馍到焦书记墓前祭奠。”

    时近中午,雪还在下着,又有记者要采访赵新贞,我提出想去土山寨采访王连辈,李成峰欣然同意。记者在采访中都为焦裕禄的事迹所感动,践行着焦裕禄精神。自己得到感人的线索,都无私地告诉同行分享,以扩大对焦裕禄的宣传。王连辈的情况就是和我同住一间客房的中国新闻社记者老刘告诉我的。

    土山寨大队连续几季遭灾,王连辈孩子多,比别家更困难,想出外逃荒讨饭,小女儿又病了,才迟迟没有出去。一个风吼沙飞的上午,焦裕禄来到王连辈家,只见三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孩子蜷缩在草窝中。他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顿饱饭。望着那一双双饥饿的眼睛,焦裕禄流泪了。他到锅台前看看,灶是冷的,锅是空的,问了情况,当下给王连辈批了救济粮、救济款。王连辈感激得要跪下磕头,焦裕禄忙制止他说:“老王,不能这样,挺起腰来,咱们一定能战胜灾荒!”他看王连辈身板还算硬实,问道:“老王,你怕出力不怕?”王连辈说:“庄稼人谁怕那,啥出力的活都能干!”第二天,焦裕禄和公社粮站联系好,派人给王连辈送去粮站的架子车,让王连辈给粮站拉脚挣钱糊口,使王连辈一家度过了严寒的冬天和漫长的春荒。

    一天,王连辈在县城拉了800斤粮食回公社粮站,走到一个沙土高坡时,怎么也拉不过去。他在半坡停下擦擦汗,踢了一下黄沙说:“我不信拉不过去!”当他拉得感到筋疲力尽时,突然猛一轻松上到了坡顶。停下车回头一看,惊喜地说:“哎呀,焦书记!”原来焦裕禄和几个同志下乡路过这里,一起上前推车上坡。王连辈一家和许多家庭,正是有焦裕禄助力,才越深沟、破险阻步入坦途,过上幸福生活。

编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