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首页>
注册登录

传统文化助推实现中国梦 郑州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2014-04-03 03:33:17来源:郑州日报
字号  

    传统文化助推实现中国梦

    郑州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开放的河南名声在外

    ——访美国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执行主席苏殿奎

    本报记者 高凯

    “这里才是根,这里才是华人真正的家。”参加甲午年拜祖大典的苏殿奎说,可以看出河南正在加快开放的脚步。

    和苏殿奎先生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整个过程都很轻松,因为他参加过拜祖大典。苏殿奎说:“提到河南的发展,我就说说河南的开放。不少人对河南有偏见,觉得河南不够开放、不时尚,但真的是这样吗?到河南走一走,看一看,不改嘴恐怕是不行的。我个人感觉,河南当属于一个对外开放的大省,很多在欧美、台湾、香港等都很出名的企业,在这里也有工厂和分支机构,足以说明这里的开放程度。最近一年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又快速建设,如果没有‘河南开放’在外的名声,哪来的企业项目扎堆涌入。”

    再谈河南的经济发展,苏殿奎同样感触颇多,他说,河南经济的发展是也是河南在外的名片之一。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很关注河南,尤其是到过郑州、洛阳等河南知名城市的外国朋友,他们觉得河南这些城市有高档写字楼、商务核心区、知名交通枢纽等,是非常现代化、高端化的。

    愿拜祖大典越办越好

    ——访“郑州好人”李春风

    本报记者 王红 陈凯 郑磊

    “愿天下太平,风调雨顺。”面对记者采访,写下祈福语的李春风显得很腼腆,“俺是一个农民,不知道说啥好,那就祝咱的拜祖大典越办越好吧。”

    李春风是郑州荥阳人,这位50多岁的农妇虽然“不咋会说话”,但30多年一直坚持做慈善,做的事却“很漂亮”。

    李春风家住荥阳市贾峪镇石硼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30多年来,她先后救助本村家有残疾人、智障人、重病人的贫困户共26户、80多口人,并惠及本村、周边村其他困难群众和外来打工人员,经她的手送出的衣物有10万件以上……

    虽然这些年搬到郑州帮着照看孙子,但心里装着乡亲的她没闲着,到旧车市场花260元买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开始走街串巷收旧衣服。其间,她遭到过误解和白眼,但更多的热心人支持她的善举,成为“城市最美丽的农村老太”。

    “我特别想向好心人说声感谢,正是因为有着大家的爱心帮助,整个社会才更温暖,更温馨。”李春风说。

    传统文化助推实现中国梦

    ——访台湾实践家教育集团总经理廖佑庆

    本报记者 孙志刚

    “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了解中国文化,弘扬和发展中国文化,我相信我们的中国梦肯定会实现。”昨日在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台湾实践家教育集团总经理廖佑庆说。

    廖佑庆认为,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拜轩辕更增强了中华儿女对祖先的认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参加拜祖大典让廖佑庆认真思考了“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他说,拜祖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抓好教育。

    廖佑庆还说,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频繁,文化沟通更加顺畅,通过经贸往来推动文化交流是很好的途径。“勇于当一位两岸文化传播的使者。”廖佑庆说,这是责任所系。廖佑庆带领他所领导的台湾实践家教育集团,在大陆从事商务教育、亲子教育已有十年之久,他希望通过从孩子到成功人士的教育,增加两岸文化交融和交流,增强同根同祖同源的认知,通过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郑州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访海内外部分优秀炎黄子孙代表

    本报记者 刘俊礼

    昨日上午,在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来自海内外的18位优秀炎黄子孙代表,在拜轩辕祈福中华的同时,所见所闻,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郑州的喜人变化和郑州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神圣,崇敬,自豪!”第一次参加拜祖活动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马润林说,拜祖大典,神圣的气氛让人震撼。他说,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不可撼动,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郑州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世界客家播迁路全球根亲文化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司马众志已是第9次参加拜祖活动了。他说:“拜祖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衷心祝愿航空港实验区助力河南航空腾飞。这是我的梦想,也是全河南人的梦想。”

    提起家乡的变化,美国河南总商会会长翟金城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我是郑州人,我亲眼看到了郑州近年发生的历史变化。”他表示,“除了认祖归宗,将更加关心故乡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客商多向故乡投资,让家乡发展得更好。”

    “拜祖大典的规格不仅越来越高,在海内外华人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秘书长、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张曼新说,他第一次来新郑拜祖时,规模还不算大,拜祖广场周围有很多低矮的平房,现在已经建起了很多高楼,尤其是生态建设让人印象深刻。

    让爱心洒满天下

    ——访中华邓世蕾爱心协会秘书长邵一伦

    本报记者 王红 陈凯 郑磊

    “天佑中华,助邓世蕾爱心协会慈悲天下。”热心慈善事业的中华邓世蕾爱心协会秘书长邵一伦,在祈福牌上欣然题词。

    据介绍,中华邓世蕾爱心协会是由爱国人士邓世蕾先生在香港创办的爱心慈善组织。

    “希望通过媒体转达邓世蕾会长对拜祖大典活动的关注之情。”邵一伦说,邓会长因事务繁忙不能亲临参会,但对协会一行参会事宜非常重视,他们刚到郑州就收到了邓会长对大典活动致词的电子邮件:“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更爱中国的老百姓,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不管我身处何方,我深深热爱我的祖国……”

    “拜祖大典是炎黄子孙都很向往的一次重大盛会,我们将以参加大典为契机,努力投身慈善事业,进一步弘扬慈善美德,把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发扬光大。”邵一伦告诉记者,爱心协会希望通过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弱势群体做一点实事,和所有爱心大使一起,把爱心向全国传递,发挥所有人的正能量,让中国富起来,实现中国梦!

    新郑是支“潜力股”

    ——访北京英商大华实业投资公司代表王贵虹

    本报记者 高凯

    昨日,带着5.2亿元投资项目的王贵虹来到新郑参加甲午年拜祖大典后,又参加了新郑经贸洽谈会活动,并签约确定将项目扎根新郑。

    大典前已经多次考察过新郑市情的王贵虹说:“之前的考察结束后,我对新郑的印象非常好,觉得这个地方应该具备发展成大城市的潜力。今天参加完拜祖大典后,我更加坚定了落户新郑的决心。我注意到,前来拜祖的嘉宾都是热情高涨,这说明未来新郑祖根文化发展的潜力将是不可限量和不可替代的。再一方面,新郑市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是罕见的,离省会郑州、中原新星——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非常近,且地势一马平川,这就是干大事的地方,所以新郑这个‘潜力股’绝对不能错过,否则后悔。”

    超越自我最快乐

    ——访郑州市豫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徐俊霞

    本报记者 左丽慧

    “现在对豫剧不仅仅说是爱它、喜欢它,应该说已经跟生命融入到一起、难解难分了。”昨日下午,郑州市豫剧院一级演员徐俊霞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深情诉说她对豫剧的热爱。

    第三届中国豫剧节郑州唯一参赛剧目《琵琶记》中,曾夺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多次获得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金奖的徐俊霞甘当绿叶,扮演丞相之女“牛淑玉”。舞台上的她俊美的扮相、唱腔韵味独具,手眼身法步一丝不苟,而观众根本想不到,这是徐俊霞忍着尾骨骨裂之痛,在舞台上坚持把最符合角色、最美的形象呈现给观众。

    徐俊霞刚年过不惑,但在豫剧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30多年。除了拜豫剧表演艺术家、祥符调传承人关灵凤为师学习豫剧陈派艺术,徐俊霞还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为师。

    “艺无止境,我愿意想办法做到更好。”徐俊霞坦言,“要说这个过程有什么乐趣,我觉得那就是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徐俊霞爽朗地告诉记者,曾经她也彷徨过,接到新戏后也有找不到方向的迷茫,但咬牙坚持下来,回头再看过去,就会发现原来的自己真的有很多不足。

    丑角艺术后继有人

    ——访豫剧“牛派”传人金不换

    本报记者 秦华

    作为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中国豫剧节正在我市举行。豫剧节的18台参赛剧目中,唯一一台丑角挂帅的剧目、由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表演的《芝麻官下江南》将于5日、6日在英协剧院上演。昨日,记者采访了主演、豫剧“牛派”传人金不换。

    “《芝麻官下江南》是‘芝麻官’系列的第三部,讲述了七品知县唐成受皇命之托,到江南惩治贪官的故事。这部戏以反腐倡廉为表演主题,借古喻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金不换说。

    金不换表示,《芝麻官下江南》展现了正宗的“牛派”艺术,风格诙谐幽默,唱词朗朗上口,表演唱念做武齐全,较快的叙事节奏能使观众很快入戏。

    针对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看戏、豫剧后继无人的现象,金不换认为,希望政府能首先给剧目、院团一些资金上的支持,这样演员有保障,才有条件谈发展。

编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