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当代价值观
儒家的思想谈到价值观的时候,分三个层次。首先一个人生下来叫做自我中心,两种价值,生存与发展。追求个人的富贵,但是你到第二步的时候,人我互动,这是两种价值。到第三层超越自我,所有宗教都是从超越自我开始,而儒家也是一样的,它有超越自我的层次。第一是无私,第二是止于至善。孔子孟子都强调教育,他们说的都不是人性本善,都是向善。 一般人处在中间,人我互动,重视礼仪,同时追求有情有义,这还不够,做到无私,做到至善,如果这样的价值观受到理解和实践,儒家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对全人类都是一个无限可贵的资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主任周孝正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主流价值观
信仰就是精神的家园,比如说我们从社会的角度解释科学价值观,一方面是富强,我们经济发展有目共睹。 再一个方面是自由平等、法治、公正。把公平、正义、公正视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非常地关键。敬业是人们的基本道德,我们有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还有一个职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你干了就得敬业。还有一个诚信,大家都知道,人家问孔子治一个国家有几件事,孔子“兵、粮、信”,或者叫政治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三个档次,非常非常重要。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余莉
家庭教育是中华教育一大特色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家规的集大成者。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他必须先学习《弟子规》,如果《弟子规》里面的他做不到,那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人。现在中央电视台不是也在提倡家道吗,那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失落的传统文化。因为一个人一出生他首先面对的是家庭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家庭里学会了如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他走到社会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是中华教育的一大特色。在二战前夕,有一些西方的学者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什么原因呢?就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一个结果。他们的这个结论是非常正确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
如何传承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的崛起给世界格局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世界对我们的认识,都跟不上我们的经济增长给我们带来的角色变化。所以我们的焦虑感很强,价值观有各种东拼西补的错位。
关于如何传承正确的价值观有三点建议:第一步就从人和人的沟通开始,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你在改变社会之前,要改变你自己,包括你待人接物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第二,我们应该有更坚韧的面对挫折、面对失败的能力,尤其是身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要有吃苦的能力;第三,我们需要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专注的能力。互联网时代你要有能力屏蔽掉对你毫无帮助的信息,真正专注你的本业。在中国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伟大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博士生导师彭光谦
更加重视我们的精神家园
中国是一个战略型的国家,有很强的反击能力。我们要牢记历史上的一些教训,凝聚民族精神,集合国家的战斗力。我们在回顾甲午战争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整个民族的精神,包括军队的精神。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特别要把自己内部的事情办好,办好内部的事情是办好外部事情的基奠,要把坏事变为好事。日本的挑战,对我们来说,使我们惊醒,也使我们提高警惕,更进一步增加了我们的凝聚力,并不是坏事,我们只是更需要正确的引导。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重大改革调研组组长马役军
市场决定性作用与中国人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讲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和“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联系在一起?我们都知道,资源配置过程当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应该是经济基础研究的范畴,这是一般性市场规律。那么价值观,作为人们判断好坏、是非、美丑、正确与错误的一种意愿,和为自己正当行为提供理由的这么一个关键性作用,同样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判断和选择观念的行为,在人成长过程当中需要一些引导和灌输。老师、父母、亲友对我们言传身教,这是一种主动灌输,而我想更大、更广泛、更深刻地接受,有时候并非是在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的,而是在深刻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当中,得到的一个练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