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首页>
注册登录

有生活体验 作品才出彩

2014-04-01 02:13:18来源:郑州日报
字号  

    本报记者 秦华

    我省知名作家焦述“市长生活系列小说”典藏版日前在我市首发。出席首发式的南丁、何弘、李静宜等作家、评论家一致认为,“真实、接地气”是该系列小说的最大特色。焦述的作品为何能如此贴近当下社会?他的创作秘诀是什么?记者采访了焦述。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改版重印的“市长生活系列小说”包括《市长日记》《市长手记》《市长笔记》《市长后院》《市长纪事》5部各有特色的小说,被评论家称为“厚重的国情报告,比报告文学更真实”。

    焦述现为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曾任济源市副市长、某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省高级人民法院副巡视员,还曾在报社、文联等单位工作过,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已出版“市长生活系列小说”、《房子·房子》等作品。“‘市长生活系列小说’是我根据在任职济源市副市长期间写下的2000多篇日记创作而成的,《房子·房子》也是我根据自己在房地产工作的经历写出的,可以说,我的所有作品都有着深刻的现实烙印。”焦述说,读者阅读这些作品后会发现,小说中的许多细节是编不出来的,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来。

    焦述认为,一个作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出彩的作品,“写作说到底就是处理好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好比是材质,怎么写好比是工艺,能成为作家的,都很会写,‘工艺’都不差,关键就看有没有好‘材质’可写。”焦述说,现在不少作家要么写以前老家的事,要么写道听途说的事,通篇看下来就是没有“自己的事”,这正是缺乏生活阅历、缺乏好“材质”所致,所以,一个作家应与现实打得火热,作品才能接地气、反映时代与现实。

    6月底,焦述将推出35万字的新作《大法官》,为写这部书,焦述在法院“待了5年零3个月”体验生活,“《大法官》着重写一个法官团体,以法官群体为写作对象,这是以往的小说没有过的。”焦述说,《大法官》反映了主流社会法与权博弈,看了这部书,读者会更了解中国国情,就会更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我希望普通读者看完这本书会明白,有很多官司,即使是打赢了,最终还是败了,可打可不打的官司,就不要打了。”

编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