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抵达峰会会场。 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第二天会议,期间同与会领导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原标题 书写“核”世纪的“和”历史——记习近平主席出席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
新华网海牙3月25日电(记者陈贽 李斌徐剑梅)仲春时节,荷兰海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2014年首次峰会之旅,同与会领导人直面核安全这一世纪课题。
核能如火,可以造福,亦能为祸。习近平主席在海牙峰会上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中国的核安全观,为凝聚国际共识、加强核安全贡献富于建设性的“中国方案”
核能问世,常被形容为“人类第二次发现了火”,为人类未来拓展新的美好前景,也伴生种种安全风险和挑战。
大西洋东岸、欧罗巴西陆,24日至25日,近60位国家领导人或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5000多位与会者聚首海牙世界论坛会议中心——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会场。
“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24日下午,峰会第一次全会上,习近平主席应东道主之邀首先发言。
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核安全观,为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
——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
——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
——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
——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
话语的分量,离不开历史的情境;思想的力量,来自于对现实的思考。
今日世界,核材料流失和扩散风险增大,核恐怖主义威胁不断抬头,近年发生的重大核事故更为各国敲响了警钟。
挑战复杂严峻。加强人类核安全和共同安全,迫切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参与,呼唤新思维、新共识、新机制。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了一个核大国的负责任态度,提供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思路”。
——这是清醒的认知:要使核能事业发展的希望之火永不熄灭,就必须牢牢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这是务实的对策: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
——这是坚定的担当: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成果。
——这是战略的眼光:治标还要治本。国际和平、国家友善、文明交流、和睦开放,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实现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发展。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我们在核安全领域多作一份努力,恐怖主义就少一次可乘之机。”习近平主席的倡议,从会场迅速传向世界。
近两百年前,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满心期待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火种,象征科学和理性的到来,使世界进入一片崭新天地。
在国际安全领域,中国话语的分量更重,为人类第二次发现的火种——核能继续造福于世,奉献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