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2014-03-14 00:22:10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广素质教育,采访中,教育学者、老师和家长都表示,素质教育要加强,要增加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利用条件,让孩子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家长和老师是如何看待书面作业及实践等动手操作能力作业的?上周,记者就此等问题,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小调查。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调查 100%的孩子喜欢“操作”性的作业

    上周,记者就“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家长和老师是如何看待书面作业及实践等动手操作能力作业的?”等问题,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小调查。

    在对高新区百炉屯小学五二班54名学生的调查中,针对“你喜欢什么样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综合回收的答案发现:这9项是学生写得最多的。作业少的(37人)、难度中等的作业(54人)、抄写的(15人)、读一读的(1人)、在电脑上写(31人)、父母参与(13人)、联系生活(37人)、有意思的(54人)、实践活动(54人)。

    不难发现,其中喜欢的作业中,“难度中等”“有意思”“实践活动”的有54人,达100%。“联系生活”和“少的”有37人,超过68.5%。

    而记者在金水区中方园双语学校、中原区外国语小学、联大教育农大校区少儿部等,就同样问题随机对31名孩子进行了采访,“写得越少越好”“有趣的”“课外活动的”等占到前三名,占到80%以上。

    同样,接受采访的10名家长(3位家有初中生)中,除3位六年级的家长要求作业多一点好,其余年级孩子的家长大都认为布置作业要灵活,机械重复不要太多,书面与培养孩子的动手、思维能力的作业要多结合。

    表现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在郑州高新区百炉屯小学教师付广英看来,作业少当然是学生欢迎的,但家长的普遍心思却是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将来有出息。还有部分家长总以忙为由,即使项目较好的作业,也不愿参与。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曾给作业下过一个定义:作业的功能主要不是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探索的机会。如果作业的性质、功能定位准确了,要不要布置家庭作业,怎样布置家庭作业等都不是问题。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女儿作业少一些,多给孩子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

    郑州高新区百炉屯小学校长刘娜认为,布置作业,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搞重复练习,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在很好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效果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知识面狭窄,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肤浅,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布置设计一些“拓展”、“探究”、“操作”、“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的作业,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金水区中方园双语学校校长彭自华告诉记者,去年寒假,学校给孩子布置的假期作业可谓“五花八门”,非常受欢迎。比如,“走进第二课堂”,通过参观走访等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感受时代变迁;“巧手扮佳节,春联总动员”,书写背诵春联,剪窗花做彩灯,包饺子等;“诵读经典”,认认真真读几本书并写出读后感,与同学分享。

    采访时,在郑州农科路小学和金水区中方园双语学校内,记者见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寒假作业展。从整体设计到自己配图,从作业多样化到内容的趣味性,从历史地理到出游地的介绍及精美图片……还有他们利用废酒盒等制作的各式各样漂亮的灯笼及谜语等,无不展现出内心多彩多姿的世界,展现出孩子们巧手和动脑的能力。

    观点 教育要培养学会做人、学习、合作和创造

    我国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10多年了。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再次强调对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要综合治理。但目前,我国在中小学生的作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作业量过多、内容单一,学生对完成作业缺乏正确认识;家长对作业的本质、目的认识模糊等,致使学生对作业态度不够积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端然教育创始人包祥先生曾介绍参观美国学校时发现,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引导学生,讲授新知识点,会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学一年级的作业基本10分钟内就能做完,一周作业最多两次。老师认为培养读书的兴趣、阅读的能力,比记住单词拼写和著名章节更加重要。

    包祥先生一直提倡孩子要多读书,要从素质教育上考虑多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利用条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做社会调查,参加课外兴趣活动等。

    “要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彭自华表示,从课本到阅览室,从课堂到课外,从单个到小组合作,从一味跟着老师的思维到自己动手动脑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孩子的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教育家叶圣陶曾强调“教”是为达到“不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教育心理学专家路应杰认为,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操作”性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在操作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形式灵活多样,让孩子在乐中观察,在悦中操作,在动中思考。

    家长

    这样有创意的作业太好了

    说起上学期儿子的一次作业,王先生只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有创意了”。那次是让孩子找5种不同的花,写出花的名字,第二天带去交流。孩子一放学就在小区找花,再上网查资料,忙了两个多小时完成了。虽然动画片没看成,但非常有兴趣地做着作业。

    更多的家长则评价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内容包罗万象:手工劳动、脑筋急转弯、科学常识、时事政治、出试卷、办报纸、给家人照相等。

    教初一语文的白老师认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业无处不在。炒菜、洗碗、养鱼当作业,对学生来说非常新鲜,培养劳动能力,也为写作积累经验;摘录树木、蔬菜、动物、玩具、食物名称,学生翻书、上网查找、上菜场、走公园实地摘录,提高了识字、观察和逻辑思维等能力。

    数学教师刘老师在教授“克、千克”内容时,课前布置学生为家里买一袋味精、一袋食盐,观察这些物品的体积大小,掂一掂把重量记在心里。课后布置学生估一本数学书的重量,估一支笔的重量,并说出依据,有助于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

    同样,语文教师白老师的作业同样深受学生欢迎:在学完《狐狸和乌鸦》后,白老师要求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续故事:当乌鸦和狐狸再次遇时会发生什么?第二天的故事会,有的说乌鸦用饭团裹毒药惩治了狐狸,有的说乌鸦啄瞎了狐狸的眼睛,还有的说狐狸中了乌鸦的圈套被猎人所获……可见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多高,这对培养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

    观点

    开发孩子智力就从“动手做事”开始

    动手做事是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然而,有些孩子上学了,书包却不会整理,做值日不会扫地……这就要求家长努力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1.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系鞋带、穿衣服、叠被褥、收拾房间等。起初,孩子可能做不好,家长要耐心做示范,不要大包大揽。

    2.为孩子购买拆、拼、组合的操作性强的玩具:橡皮泥、拼图、积木、可拆装玩具等。让孩子通过手的活动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促进大脑发育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3.上好美术课、手工课。根据兴趣教孩子绘画、泥工、折纸、剪切等,培养动手创造能力。利用手工课折些简单的物品,陶冶性情,丰富和发展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鼓励孩子动手做玩具、活动工具、生活用品、数学学具等。

    5.鼓励孩子参加兴趣小组,如自然采集、手工制作、合唱、舞蹈等,丰富课外生活。

    6.多做游戏。让他们自己当演员、自己找道具、自己化妆……

    7.走向大自然,把自然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8.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家长要引导孩子多为家里做事,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筷等。

    9.称赞孩子。当孩子努力去做了,应及时称赞和鼓励,以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称赞尽量不要以实物的形式,比如买玩具等,时间久了会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从小培养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很重要。孩子都具有聪明的天性,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他们就能得到发挥和提高。鼓励孩子多玩,在玩的过程中多看、多听、多想、多动手,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创造能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