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牟“箜篌城”

2014-03-14 00:20:54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中牟韩寺镇古城村村民郭晓山在箜篌城上

中牟韩寺镇古城村村民郭晓山在箜篌城上

村民讲解箜篌城遗址

村民讲解箜篌城遗址

    中牟古曾称“圃田”。东周时期周元王六年(前476年)置中牟邑。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称中牟候国。西汉初始置县。汉武帝元上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复为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称内牟,十八年改内牟为圃田;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牟州,武德四年废牟州仍为县。其后行政区隶属虽多有变化,县名至今未变,治所多在今县城一带。新中国成立后,中牟曾属陈留专区、郑州专区、开封专区,1983年划归郑州市管辖。

    《郑州晚报·中牟播报》开设“探秘中牟”版,旨在挖掘和介绍中牟的厚重历史、渊源文化、风俗民情、历史掌故、民间故事等。 投稿邮箱:zzwbzmjb@163.com 热线电话:0371-62126880

    《孔雀东南飞》记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在中牟县东南10公里处有个古城村,村边有座古城遗址,相传是古代的“箜篌城”。历史学者认为中国第一位乐神“师延”及其后代可能在此繁衍生息并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之声”。3月10日,记者来到中牟县韩寺镇古城村,对村民进行了走访。

    中牟播报 冯俊超/文 邢昊冉/图

    如今只见“箜篌城” 再也不闻师延律

    现存的箜篌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有3000多年的历史村庄。据古城村村委副主任郭晓山介绍,如今的古城村,春秋称“箜篌城”,三国时又称曲遇聚,中国乐器的鼻祖——第一乐神师延就诞生在古城。古代箜篌城周围水草丰盛,竹林繁茂,为造乐器“箜篌”提供了很好的原料,师延造好乐器,弹出的音律优美,吸引了天上的神仙。《太平寰宇记》载:“昔师延在此造箜篌,以悦灵公”。郑州大学张诚教授通过数年研究认为,今天的古城村也是中国师姓的发源地。

    如今的箜篌城,在偌大的平原上独矗一座高土墙,“平原地带有这样一座高土墙,实属难见。”今年72岁的村民郭连全说。在40年前,箜篌城遗址很壮观,主城墙有10多米高,东北西三面高墙环绕,蜿蜒10余里。随着时代推移、古代战乱和黄河泛滥等原因,如今的城墙已残破不堪,仅存西北角两处城墙遗址。

    “半拉子工程”箜篌城 美丽传说叙原由

    关于古城村凸起城墙,有个古老的传说,古城村曾是一片风水宝地,这里烟雾缭绕,师延在此弹箜篌,神仙每每路经此处,都会被优美的琴声吸引,有时候听到动情处,神仙还要伴着乐声手舞足蹈一番。后来神仙们经常来到这里听琴声,时间久了就决定要在此建造一座城市,把这里变成美丽的人间天堂。

    一个寂静无风的夜晚,趁村民熟睡之际,神仙们开始“动工”了,预计到天亮这里将要凸起一座巨大的城市。恰逢此事,邻村有一位赶集卖鸡子的农妇,因怕误集市,半夜就动身。农妇经过此地,看到前方的土地越来越高,吓坏了,为了壮胆,她拍了一下鸡,鸡子开始打鸣。这一下,神仙们以为马上就要天亮了,慌乱之际匆匆回去。天亮了,田野里便留下一道未竣工的高土城。

    昔日古战场  近代曾护一村平安

    “这里还是一个古战场,记得小时候大风刮过之后,沙地里就会出现一些铜钱和铜箭头,我和小伙伴来到这里,每次都能拾一口袋。”71岁村民王志翔说,“这里还有古墓群,村民耕地会有不断发现,出土的曾有金砖、铜镜和骨瓷,看来古代这里真是一片风水宝地啊。”

    “民国初期,土匪猖獗,不时会抢劫和骚扰附近百姓,因为我们村有土城环绕,村民们集结在古城上架起土炮。每逢土匪前来,大老远就可以看到,等到土匪靠近,村民一声吆喝,‘再近崩了你们’。于是一个土炮下去,吓得土匪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靠近此地。”村民王志翔说,“百姓在土城上架了3个土炮楼,保护了村里的平安。”

    ■新闻链接

    箜篌城遗位于中牟县城东南11公里、中牟至刁家公路西侧,南临丈八沟。《后汉书·郡国一》有记载:“河南尹二十一城,洛阳、中牟……中牟有曲遇聚。”据史料推测,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准确年代无考。民国时残垣高约10米,长约500米。今存西、北面残墙遗址,夯土层清晰,四角有高台,西北角最大,高15米,城外有古墓群,出土遗物有铜刀一把、铜箭头千余支、带箭头肚骨一块、护心镜一面、铜腰扣一枚及战国布币、灰陶仓、灰陶罐、汉五铢钱等。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