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集

揭秘乌克兰军工产业实力:空中巨无霸 “撒旦”制造者

2014-03-05 14:12:07 来源: 北京晚报
字号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动力沙皇”

  乌克兰的超大飞机发展离不开其强大的发动机制造工业。安-124和安-225上使用推力达23吨的D-18T涡扇发动机就是由乌克兰头号发动机生产单位——马达西奇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此外,马达西奇公司还生产各种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被用于米-17、卡-27等多型主力军用直升机。米-26T直升机使用马达西奇公司的D-136发动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涡轮轴发动机。马达西奇公司的固定翼飞机发动机和直升机发动机已应用到100 多个国家的飞机和直升机上。由于马达西奇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涡轴发动机上的巨大影响力,被誉为来自乌克兰的“动力沙皇”。

  曾经的航母建造者

  乌克兰的舰艇制造工业曾经是苏联军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0%的造船厂集中在乌克兰15个城市中,担负了苏联25%的军舰生产任务,几乎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在乌克兰的船厂完成,高峰期间有多达15万的技术工人在船厂工作。其中位于黑海尼古拉耶夫港的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能建造航母的造船厂,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以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均在此建造。该船厂鼎盛时期,6万吨的常规航母刚下水,8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就已经开始建造,这是除了美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想的事!

  然而独立后的乌克兰,由于订货锐减,陷入了严重危机。正在建造的瓦良格号、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难以为继,只能变卖、拆解了事。更严重的是乌克兰国防经费不足,困难的时候连买一艘快艇的钱都拿不出来,造成船厂无船可造,人员大量损失、新产品和设计全部付之东流。虽然经过长达十多年的调整,乌克兰造船业走出了低谷,大型船厂均被私有化,但已沦为民船生产商,军品生产已经奄奄一息,多家造船厂仍处于亏损状态。

  生产欧洲野牛气垫船的乌克兰著名“海洋”造船厂在私有化后一度缺少订单、举步维艰,在拿到中国订单后终于走出困境。

[作者:  编辑:王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