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春节能否陪陪家人?

2014-01-23 01:48:21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春节临近,忙碌了一年的您是否踏上了回家之路?

    一项针对打工者的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打工者流行“今年过年不回家”,42%的受访者称今年不会回老家过年。让人一声叹息的同时,也有让人温暖感动的故事:一个小伙春运“曲线回家”,持7张火车票、途经8地、需在11个火车站上下车、总距离约2438公里,不少网友在他的微博下跟帖点赞,他的回帖道出了远方游子的心声——回家的心情,让回家之路再累也不苦。

    在中国,春节是最具感召力的社会动员令。年味之所以耐人寻味,是因为其中有家人团聚的味道:每逢此时,家中父母呼唤着亲人的脚步,期盼着远方游子的归来;每逢此时,无论离家多远、路途多艰辛,漂泊在外的游子都会踏上归程……

    “在央视看过一个公益广告,我们的父母从把我们生下来到20岁,他们一共陪伴我们7300天,如果我们的爸爸妈妈还可以再活30年,如果我们一年和他们只能在一起7天,一共才210天,这样算起来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回家陪陪他们?”网友“polo”告诉记者:“爸爸妈妈一年只能看到我几天,因为我是独生子女,老人更加孤单,所以过年不管有钱没钱,假期是长是短,都得回去。”

    在深圳工作的陈宇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妈妈话语里带着些许失落:“儿子工作很忙碌,春运车票很难买,我们也习惯了儿子春节不回家,可是这几年的春节晚会没有一次看到结束,我和他爸都是早早就去睡了,少了儿子的春节,少了很多味道。”

    对此,社会学博士、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范会芳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国人通常在这个节日和家人团聚、亲友聚会,同时也利用这个节日放松身心。春节回家过年,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乡的依恋,对于亲情和乡情的眷恋,同时也反映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的留恋。“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回家过年是一种集体意识的体现,既可以加强亲人、熟人之间基于血缘和地缘基础上的联系,还可以弥补人们在城市社会日益缺失的真情。回家过年,以一种民俗的形式,起到了增强家庭、朋友以及民族的凝聚力的作用”。

    越来越近的这个春节,你会不会回家陪伴父母?欢迎拨打本报热线0371-67655555或@郑州日报新浪微博,参与调查讨论,说出你的观点。

    本报记者 王 影 聂春洁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