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乐传奇》
央视开年大戏《舞乐传奇》以历史上著名的“骠国献乐”为故事蓝本,讲述了骠国王子北上献乐追求和平的故事,在CCTV-8开播两天,就引发了“南人北腔的台词”、“伤不起的帽子”、“反牛顿动作戏”等诸多话题。有观众称赞《舞乐传奇》是一部娱乐味十足的商业大剧,让人欲罢不能。也有观众觉得该剧的视听语言有些夸张,戏说色彩过浓。对此,出品方表示,民族题材剧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留住观众,《舞乐传奇》打造的正是“最潮民族风”。
帽子款式怪———
服装造型欢乐多
在《舞乐传奇》这部洋溢着民族风情的电视剧中,先有穿金带银的土豪们鱼贯而出,又有五彩缤纷的婀娜美女摇曳出镜,还有威武雄壮的少数民族士兵列队而来,可谓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若与主角们戴着的帽子相比,这些“民族元素”实在是弱爆了。有观众惊叹:“大千世界,无帽不有!灵儿顶着那么大一枚‘铜钱’上街,不是财迷就是在练举重!”
于荣光饰演的游侠夏云仙,在骠国戴着“镂空帽”,到了南诏又换上了“鸭舌帽”,如此造型被网友戏称“大叔卖萌”。再加上舒难陀的“中空帽”,兰玛珊蒂的“扇子帽”等个性帽饰,使得《舞乐传奇》颇有一番“带帽传奇”的意味。
回应
总制片人蒋晓荣表示,民族服装是《舞乐传奇》的特色之一,他们就通过史料文献等,对大唐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做了许多研究,从衣帽鞋袜到建筑风格,都力求还原一段最原汁原味的“献乐传奇”。比如现在观众非常关心的帽子问题,剧中,献乐团一行人的帽子可谓千奇百怪,其中有铜钱状、簸箕状、有碗状、有扇子状,但这些“帽饰”绝非造型师原创,而是历史上的“真家伙”。
武打动作怪———
轻功太神如溜冰
荧屏从来不缺能飞檐走壁的高手,但《舞乐传奇》却打得非比寻常。树林中,舒难陀、夜莎罗与几十位黑骑精锐陷入苦战,红泥、细腰飞来救驾。即使功夫了得,也有寡不敌众之时,每到危难关头,她们便使出“躺式轻功”,如树叶般在人群中飘来飘去,急得“百战黑骑”直摇头。
红泥、细腰轻功虽好,比起夏云仙还是略逊一筹。夏大侠面对黑骑包围,脚尖一点就窜入空中;面对野猪王的手下,夏大侠脚底一滑,便可从马肚子下飞过。有观众表示,夏云仙的轻功可以用“脚底抹油”四个字来形容,每遇群架,他都能在人群中溜来溜去,就像穿了溜冰鞋。
回应
导演于荣光说,夏云仙是大唐第一游侠,仗“雀舌”行走天下鲜有敌手,为此,主创特意为其设计了一些“常人不可能完成的动作”。同时,也从一些极限运动中寻找灵感,像夏云仙的“凌波微步”就来自滑雪,夜莎罗等女性角色的动作戏则多少借鉴了些体操动作。通过这种“今为古用”的方法,希望为观众创造出一些更新奇的观剧体验。
台词对白怪———
北漂“入住”大西南
“不来杀我,那来做甚?”大唐西南地区的人民突然冒出一句有着北方口音的普通话,着实让人觉得“穿越”。《舞乐传奇》就充满着一股“北方人在云南”的感觉,从沿街小贩的吆喝,王子舒难陀字正腔圆的“京普”,再到店小二的招呼声,献乐团仿佛正身处北方某个城市。对此,有网友表示:“从缅甸王子嘴里蹦出儿化音,虽然我也能理解电视剧播出需要普通话的规定,但难免觉得拧巴。”
回应
导演于荣光认为,百分百还原大唐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能根据后世记载进行拷贝和再创作,难免有所失真。唐朝时期距今几百年,不仅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数民族语言更是无从可考,与其让演员学个四不像,不如就让他们去说自己熟悉的语言。毕竟影视剧是视听艺术,对白更重要的功能是传达,我相信这点小遗憾不会影响观众对该剧的喜爱。
角色名字怪———
异域风情似网游
《舞乐传奇》是中缅合作的首部电视剧,角色名独具特色,“舒难陀”、“夜莎罗”、“兰玛珊蒂”、“伽罗那”等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气息。剧中像兰玛珊蒂这样的四个字的名字则免不了遭到网友吐槽,有网友指出该剧的角色名“史上最难念”,常常会把骠国第一舞姬兰玛珊蒂念成“马兰山地”、“山马兰帝”、“玛莎拉蒂”。也有部分网友称编剧一定是个网游控,要不怎么想出“舒难陀”“夜莎罗”“夏云仙”“兰玛珊蒂”这样诗意、仙气,带点异域风情的大名呢。
回应
制片人蒋晓荣表示,“‘难念’是大家的第一主观印象,其实只要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这些角色名除了具有民族特色外,与人物的性格也极其相符。比如被网友指出像女人名字的‘夏云仙’,这个名字很形象地形容了他的游侠性格,再适合不过了。”(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