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微博“@北美新浪”提到了一个现象让人们关注:一方面,两岸三地的白领中流行取英文名字,有的人共事数年,只知同事英文名字而不知其中文名字;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汉语学习者热衷于取中文名字,还有专门帮人起中文名字的网站,名叫“Get Your Chinese Name”。
“我想要一个真正的中国名字”
如果你在大学校园里结识一个外国留学生,十有八九他会告诉你他的中文名字,并强调说:“请叫我的中文名字。”事实上,一般外国人在刚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往往都会给自己起一个中文名字。这样既可以激发自己学习中文的兴趣,又可以使自己尽快融入中文的语境当中。罗马尼亚锡比乌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小王说:“我所教的班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汉语名字,一般是由他们的第一任汉语老师根据他们罗马尼亚名字的谐音给起的。”
其实,外国学生更愿意将自己所喜欢的人或事物融入中文名字中。笔者认识的一名留学生,因为喜爱熊猫这种中国独有的憨态可掬的动物,他的中文名字就叫“熊猫”;还有爱吃饺子的外国学生,就干脆把自己的中文名字起成了“饺子”。
正在北京学习汉语的英国同学关云长这样解释自己的这个中文名字:“我特别崇拜关云长,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说罢,还摆出了关公经典的捋胡子动作。“另外,我在家里行二,和关云长在家里的位置一样,所以,我叫关云长再合适不过了。”据他的同学介绍,他也的确如关二爷一样,平时喜欢舞枪弄棒,习得一身好功夫。
而起名字的最高境界要算是把自己本名的音和意都融入其中。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美国留学生吴明风趣地说:“我的英文名字叫Daniel,很多中国朋友读起来都是‘呆鸟’,我也不喜欢直译成丹尼尔,而是想要一个真正的中国名字。我很喜欢《水浒传》里的吴用,他很聪明,还有这样一个谦虚的名字。我就把‘吴’理解成口上天,代表上帝的言语,和Daniel的意思很相近,和我的姓Worlton的发音也类似。而且‘吴明’又谐音为‘无名’,默默地做个无名英雄,也很成功啊。”
政商人物爱取“很中国”的名字
政界人物中中文名字叫得最响亮的当属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他在微博中这样解释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上大学的时候,中文老师替我选择的。他说陆克文跟Kevin Rudd很像。他还说‘陆’强调我非得了解中国大陆不可。他又说‘克文’强调我非得克服中国文学不可。”美国多任驻华大使都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恒安石、芮效俭、李洁明、洪博培……
这些政要人物热衷于给自己取一个中文名字,并且还要中国味道十足,甚至“典出有故”,读起来古意盎然。这样做的确展示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亲近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迅速地拉近了和中国的距离。
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名列前茅的经济体,中国早已成为各大跨国公司争相“讨好”的对象。在外国商界领袖中,也有些人希望取个既与自己名字谐音,又很有意思的中国名字,使自己的在华生意兴隆起来。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前任总裁Richard Hausmann的中文名字是郝睿强。中录华纳总裁Tony Vaughan的中文名字是范东林,他说,他希望公司业务如东方的树林,越发茂盛。
中文名字背后的身份认同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闻亭老师认为,名字是一个人的标记,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中文名字体现了他们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态度。进入到不同语言文化环境后,有的人采取努力保持原有身份认同的方式,希望被别人看作是一个外国人,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会努力保持原有名字的痕迹。而更多的外国汉语学习者和来华留学生,则希望尽快地融入中国社会,所以在起名字时就希望有中国特色。
名字只是一种称呼、代号。母语的名字往往是父母和家中长辈给予的,没有选择性,但是第二语言的名字,则可以由自己做主。虽然中文名字里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汉字,反映的文化信息有限,但是世界上这么多汉语学习者,每个人的中文名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展示,汇合起来就是一次蔚为大观的中华文化传播。并且将来这个中文名字还将一直伴随着他或她,他们如果在中文环境中继续工作和生活,这个名字将是他们最好的名片。说到底,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表达了这个中文名字所有者对中国社会以及中国文化的尊重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