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惜粮节粮 是道德伦理的基准

2013-11-20 01:54:33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惜粮节粮

    是道德伦理的基准

    今年5月以来,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如今,他们每餐回收的剩饭越来越少,又开始自己花钱买饭吃了。(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这是7位餐厅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心理起因。此处无声胜有声,7位年迈的老者都经历了人生沧桑,知道锅是铁打的,他们用自己的朴实良善,用自己的点滴行为,为学生们做了惜粮节粮的示范。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没有比爱食物更诚实的爱。在各种文明体系里,在古老的耻感文化中,从来都有以浪费粮食为耻的观念。道理并不复杂,只因粮食得之不易,春种、夏管、秋收、冬储,不知要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才能来到人们的餐桌上。一粒米,可谓百般劳作千滴汗。像唐人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除了是诗作,还成为一个民族爱惜粮食的文化基因。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节俭,是一种德行,一种习惯。当学生的,多数不会挣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给的。节俭一点,少花一点,不仅是心疼钱,更是理解自己的父母,心疼自己的双亲。不说农家,就是那些处在工薪阶层的父母们,供子女上学,哪个不是“亚力山大”,只要稍明事理,浪费父母的血汗钱,都会于心不忍。

    爱粮惜粮,是生活的常理,是一个人的道德基准。爱粮惜粮,还是爱护土地,爱护生态环境,它们之间的联系,构成一个人自然伦理的另一维度。古罗马哲学家辛尼加曾说,节约是减少不必要费用的科学,同时也是慎重地管理我们财产的技术。爱粮惜粮,是传统,是朴素的思想,更应是今日人们生活的自觉。

    爱粮惜粮,不仅关涉学子,更是人人的责任。你不浪费了,他节约节俭了,不仅是在惜用自己的钱财,更是在增进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

    今 语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