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高层频释与世界分享改革红利信号 筑新型中国模式

2013-11-19 11:0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11月19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会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到访中国的最高级别前美国高官。境外华文媒体指出,三中全会闭幕至今,多位外国政要名人接踵访华,显示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而实际上,中国改革大计划也确实将为世界各国及中美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更多机遇。同时,三中全会的综合改革战略思路,也将建构新型的中国模式,给世界提供新典范。

  高层明确释放与世界分享改革红利善意

  香港《大公报》19日文章《中国高层明确释放与世界分享改革红利善意》。文章指,三中全会闭幕至今,多位外国政要接踵访华,会晤习李高层。而美国的动作尤为引人关注,其政要访华之频繁,远超其他国家,显示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

  7日,在三中全会开幕前夕,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访华。15日,美国财长雅各布•卢作为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专程来华 “深入了解中国雄心勃勃的改革”。18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会见习近平时祝贺三中全会成功召开,支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

  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18日报道说,美国副总统拜登将于12月第一周出访中日韩三国。美国官方普遍认为,拜登为去年6月中美领袖奥巴马与习近平的加州庄园会谈奠定了基础。如无意外,12月份的访问,将让拜登成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到访的首位美国高官。

  台湾《联合报》19日文章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美国政要名人相继访问北京,为中美关系发展探路。有分析人士说,这显示美方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景。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该国学者黄靖观点称,今年6月习近平和奥巴马在美国见面时会谈长达10小时。而现在态势已明朗,使美国对习更有信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方位的改革,中国改革将带来新的机会,美方自然要抓住新的机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明江分析,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已让外界看到中国新届政府是在未来五至十年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这使到美国的决策者对中国发展更具信心,也消除了部分过去对中国的负面猜测。

  香港《大公报》指出,美国的急切心态背后,是中美双边利益的深度捆绑。文章指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范围和力度,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外资请进来和中资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共享发展成果。而诸如投资准入、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服务业开放等等,都是美国急切盼望的、与其息息相关的利好。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将有利于两国以及世界整体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文章还指,三中全会在行政体制改革、安全领域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司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重大顶层设计。这将对中国国家整体权力运行体系带来深刻调整,美国有必要早日熟悉并学会与中国打交道的新方式。

  三中全会改革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新典范

  《大公报》指出,美国的做法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国家对后三中全会时代中国改革进程的态度。而中国高层也明确释放了与世界分享改革开放红利的善意。习近平在会见雅各布•卢时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不仅将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强大动力,也将为世界各国及中美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更多机遇。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援引分析说,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坛释放出来的积极信息将有利于中美关系发展。外界明显看出习近平已巩固了政治权力,同时中国新届政府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有意参与中国经贸发展的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机遇。

  台湾今日新闻网的综合报道指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将勾画大陆未来发展的蓝图,给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全世界都将受益于大陆深化改革的举措。

  香港《文汇报》评论称,国外舆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定下基调,随着促进市场能动性、扩大中小型企业机会、提高资本分配效率、改善消费和投资间平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世界经济将从中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中国的发展是与世界共赢的发展,在利己之时也泽被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讲,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令升级后的“中国道路”,继续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汇报》日前文章《三中全会给世界提供新典范》指出,中国启动的综合改革,不仅是给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动力,给中国的系统化难题和结构性矛盾寻求解决方案,也是给陷入经济低迷和文明冲突的这个并不太平的世界提供新典范。这个新典范或者说新模式,目前并未成型,但已成趋势。这种趋势是战略性的,而且要靠实践达到战略目标。但原则是笃定的,中国模式的未来方向秉承的是理性中道。

  文章指,三中全会的综合改革战略思路,将建构新型的中国模式,也将给世界提供新典范。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作者:王栋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