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移动社交时代拉开大幕 互联网产业添动力

2013-11-17 19:0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深圳11月17日电 题:中国移动社交时代拉开大幕 互联网产业发展添动力

  作者 奚婉婷

  “社交化已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17日在深圳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微博和微信类似于海外的Twitter和WhatsApp,它们在中国分别拥有5亿和4亿的注册用户。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社交联系,不管在地铁站,还是走在路上,均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刷微博”、“聊微信”的人。

  来自中国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8.2亿户,其中手机用户约占七成,上述数据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有力佐证。

  有意思的是,作为中国移动社交时代的两大“香饽饽”,微信和微博的受众群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有权威调查称,2013年7月与2012年10月相比,中国的微博活跃用户减少了约30%,与此同时,更注重私人社交功能的微信活跃用户数量却在飞速增长。

  余晓晖认为,中国的微博和微信走的是两个不同路线,微信是一个纯粹的社交平台,而微博则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呈现出了极大的媒体性,其更像一个获取最新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平台,路线不同导致二者活跃用户不一样,且随受众的个人喜好而改变。

  在余晓晖看来,微信受众不断增加,原因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私人社交方式,还在于它按照受众的喜好,把互联网的资源和人脉关系进行重新整合,更重要的是,微信正尝试向商业化迈进,这是中国移动社交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记者了解到,微信官方此前推出了“微信支付+扫描”功能,客户用微信扫描商品二维码时,会生成一个网购链接页面,同时微信还绑定了各家银行,形成支付功能,这意味着受众未来在商店购物见到喜欢的商品后,通过扫描便可完成网上支付。

  “移动支付等附属产品使得移动社交软件的社会职能发生大变化,并衍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全新金融架构,成为中国移动社交发展的大方向。”余晓晖说。

  第1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正在此间举行,移动互联网展区成为交易会上的一大亮点。记者17日巡馆发现,参展商纷纷推出各种移动社交软件,如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针对企业客户端研发了一款手机应用程序,企业工作人员可随时通过该程序向合适的客户销售产品,以缩短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据该公司负责人钟君宇称,面对急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企业抓住商机研发新兴消费品,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完)

[作者:奚婉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