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双11”数据解读:引爆内需中期待“新经济”体系再升级

2013-11-12 20:48: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杭州11月12日电(记者张遥、韦慧)数亿人参与的“网购狂欢”以350亿元落幕,“新经济”的活力毋庸置疑。

  不断攀升的交易额背后,支付系统涉险过关,而首次由大数据指导的全国13家快递公司能否完成首秀,尚需在未来4天的物流最高峰中进行考验。值得关注的是,传统商业时代难以一一记录的购买、运输行为,甚至需求预测,通过网络技术都轻松抓取、勾勒。

  “双十一”的劲爆数据透露诸多信息需要解读。

  支付系统涉险过关 物流能力尚待观察

  11日全天网商产生快递订单约1.8亿件,各快递企业共处理6000多万件快件,是去年“双11”最高峰3500万件的1.7倍--国家邮政局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似乎可以让“抢得到就怕收不到”的消费者稍稍舒一口气。

  今年首次投入“双十一”的菜鸟网络,试图通过大数据整合指导快递企业协作,让8000多人一觉醒来收到了自己熬夜抢购的商品。不过,面对24小时产生的1.5亿个包裹,大面积爆仓会不会上演,至少需通过最高峰的4天观察期。

  快递公司各条线路运送情况、是否有雨雪天气,占全国快递运力95%的13家快递公司数据共享,加上国家气象局的天气信息,阿里巴巴、银泰、复兴张罗的这张快递“天网”能发挥多大效力,仍然有待检验。

  惊人的消费数据又一次让支付和网银系统经历了大考。11日当天,天猫、淘宝通过支付宝完成的成交笔数达到1.88亿笔,最高峰每分钟有79万笔交易同时进行--这几乎是2012年交易笔数的两倍。

  尽管支付宝的后台系统已经在此前五个月的准备中扩容了一倍,甚至提前进行过数次模拟压力测试,但火爆开场的局面仍然让支付遭遇了一些迟缓。

  供职于北京一家国有企业的王若勤在朋友圈说:“试了三遍还是买不了,没法支付,早点洗洗睡了。”对于移动端出现的支付受阻情况,支付宝方面也坦言,“一开始还是出现了拥堵,量太大了。”

  相比去年几家商业银行轮番宕机瘫痪、无法支付的场面,今年“双十一”已经有明显提速。但零点过后从支付宝跳转至各大网银系统,仍然有排队等候的情况,银行页面响应时间过长、电话客服线路繁忙仍然引来网民“吐槽”。

  数据勾勒你所不知的“中国消费习惯”

  有观点认为,电商造节只是将线下销售额搬至线上,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中国消费者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图谱浮出水面。

  ——“像买衣服一样上网理财”渐渐成为习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最短时间销售额破亿元的,不是家电,也不是女装,而是首次参加“双十一”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开卖仅10分钟,淘宝理财“双十一”产品国华人寿华瑞2号成交金额1亿元。今年以来大热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