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摄像头熟了”是什么节奏?

2013-11-06 01:12:06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街谈

    2013年11月3日,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与克山路交叉口,一根杆子上安装了将近60个探头引起不少过往司机的好奇,上方的杆子上,密密麻麻的探头就像“小燕子”排在杆子上。不少路人及司机都被这么多探头惊呆了。有路人说,在4月份,北侧的杆子上还只有24个探头,最近数了一下,又增加了五六个。有市民和司机则说,管它什么探头,只要咱遵纪守法,按章驾驶,安装再多的探头也不怕。 (11月5日《深圳晚报》)

    一根根电线杆或治安监控柱子上,挂满了各色探头,横竖多姿、千奇百怪,有网友调侃,这是“摄像头熟了”吗?从深圳三车道路上的“九连拍”,到上海一根柱子上“60雁阵”,谁也说不清这些摄像头到底是谁装的,哪些当真火眼金睛、哪些又是早已停摆……遵纪守法,探头再多,自然不怕。但怕与不怕之外,还是留下多重追问。

    一者,这些摄像头,如此泛滥而奢侈,若是财政买单,预算怎么不心疼;又如果是交警等部门委托公司装的,这成本最终谁掏钱?二者,这些乱七八糟的摄像头,装在该装的位置,顶多是资源虚掷,但如果装在不该装的位置,恐怕就不只是成本的悬疑。看得见的地方安装得如此没有章法,看不见的地方呢?程序正义这东西,经常是可以窥斑见豹。摄像头安装上如此“放荡不羁”,监控内容使用上会不会一样疏忽无序?

    这是一个“满城尽是摄像头”的时代,各色探头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一旦管控失措,也会成为累累“误伤”。这些年,摄像头一方面成为官场现形的神器,另一方面也成为侵犯隐私的利器。各地摄像头被滥用的消息层出不穷,除了窥探隐私、诈骗勒索,“深圳地铁工作人员泄露恋人拥吻监控录像”等,更是拷问着对探头监控本身的制度监控。

    这样的担心自然不是没有道理。譬如深圳某路口一侧装有9个摄像头,另一侧则分别装有8个和5个摄像头的“奇观”被曝光后,相关部门披露称,经调查,摄像头为某公司私自安装,已责令其拆除。一家公司未经许可,竟能在城市闹市区堂而皇之地安装了这么多摄像头而未被发现——监管部门是不是起码该担当个“失察”的责任?又如果这些监控资料被用于非法用途,谁担其责?更关键的是,大多市民以为是职能部门安装的探头,真相不过是“公司行为”,如果管控不力,是不是危害更甚?

    葡萄架一样的监控格局,恐怕不能只是一拆了之。英国也是一个“摄像头大国”,全境的闭路摄像头多达590万个,然而,英国对监控摄像头的安装使用及管理在法律上已进行严格规范。早在2000年,英国就颁布实施《数据保护法》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施办法》,加强对公众隐私和信息权的保护,今年最近又出台新规限制使用视频监控。当我们的摄像头越来越密集的时候,制度规范在哪里呢? □邓海建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