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丰城小区居住了近10年,李恩群从未有现在这么风光过。近段时间,广东省公安厅多名负责人相继前来宇丰城考察调研,作为小区业主管理处副主任的老李便是接待这批“贵客”的主要人物之一。
宇丰城俗称西头新村,位于龙华新区民治上芬社区,布龙路与建设路交会处东南侧,一座人口近两万人的大型城中村小区。多年前,这里还是城中村“脏、乱、差”的典型,138栋、7000余间(套)房屋出租率不足六成。
出人意料的是,这座令业主头疼、令租客望而生畏的城中村,引起了公安部门的浓厚兴趣。近年来,在新区警方的推动下,宇丰城在业主自治的基础上,先后将城中村治理的多项试点——群防群治塔式管理、租住人员前置核查、视频“猫眼”监控等引入小区。
多项试点集于一身,宇丰城不经意间便成了城中村综合治理的“集大成者”,一套“政府牵头、公安主导、群众参与、多元共治”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宇丰城初具规模,也让这座脏乱差小区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一举甩掉了“头疼村”的帽子,变身“净、畅、宁”的标本。
宇丰城的“蝶变”过程可否为当下城中村治理系统工程破题?它的经验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这样的疑问正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关注者走进宇丰城。
自治:21名业主代表“搞掂”两万人小区
宇丰城的“乱”远近闻名,业主磨励铭感触至深。曾有一晚,老磨晚饭后出去散步,溜达一圈回来傻了眼,自己那栋楼居然有8户人家的门被撬。
而宇丰城的“治”,始于业主们的自治。与其他城中村不同,宇丰城地块原为西头社区股份公司的土地,后由一家地产公司整体开发,分块卖给了外来人员建房,业主来自全国各地。
因为同在宇丰城安家置业,“家园意识”将五湖四海的业主铆接到了一起。2004年的最后一天,宇丰城召开全体业主大会,138栋出租屋一栋一票选出了12名业主代表,成立小区认可的业主自治委员会。
2009年,在民治办事处指导下,宇丰城业委会改选,公选出21名业主委员代表,制定了业委会章程。次年,宇丰城注册成立了新丰物业管理公司,业委会和管理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真正的改变由此开始。管理处利用每月收到的4万元管理费聘请保安员、环卫工,同时保障小区日常开支。同时,以业委会为主体,龙华新区公安分局推行的一系列试点——群防群治塔式管理、出租屋前置核查、视频门禁与猫眼探头监控等,先后在宇丰城落地生根。
最明显的改变在于警情与出租率。宇丰城是雷红军警长负责警区之一,他对此地警情的变迁如数家珍:2008年,宇丰城警情高达292宗,其中刑事警情26宗,而今年至今一共只发生了80宗警情,刑事警情只有6宗,其中盗窃2宗,大部分是邻里纠纷之类。宇丰城的出租率也从尴尬的不足六成一路攀升至九成以上。
“我们有财务制度,哪怕3块钱的开支都要几个人一起签字。每月开支都要公布,业主可以随便查”,李恩群拉着记者走到小区宣传栏前,指着栏里的自治公约强调,“我们这儿两万人,一百多业主管理就ok了,能量在哪儿?民主、自治,我们的能量就在那儿”。
“那些人不简单,积极性很高,责任心很强,家园意识很深”,谈到宇丰城的业主,宇丰城综合治理的主要布局者、龙华新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唐河林认为,人力优势是宇丰城由乱到治的根本因素。
猫眼:“新门神”扫清治安监控死角
行走在宇丰城,家家户户门前、楼栋巷道里遍布的“猫眼”摄像头,让人不得不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
“600多个(猫眼)”,宇丰城业主自治管理处主任周明生对记者竖起了大拇指和小指头,自信地笑言,“就是个苍蝇飞到小区,都躲不过我们的猫眼”。
而唐河林则将“猫眼”比喻为“新门神”,称赞其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实时监控,可方便调查取证,二来震慑不法分子,挤压犯罪空间,三是为化解社区纠纷提供视听证据。
唐河林坦言,新区警方选择宇丰城的初衷在于,此地出租屋与人口密集,治安形势复杂,具有龙华片区城中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对于公共治安,人防是社区稳定的基础,而技防则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唐河林深谙此理,在破解宇丰城治理之乱上,他尤其注重成本小、见效快的猫眼小探头的应用。
此前,一些视频监控工程多由政府强力推进,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宇丰城,唐河林和他的团队走出了一条猫眼布设的“群众路线”。
唐河林将这条“群众路线”的特点归结为“三民”:第一,尊重民意,“充分发动,‘人人管好门前一片土,共同撑起一片天’,除了部分特种行业和重点部位确立必装原则,其他概以居民自愿安装为主”;第二,着眼民间,将猫眼的成本限定在两百多元上下、居民可接受的范围内,公安负责验收并数字化编码管理;第三,服务民生,将猫眼建设纳入民生工程。
“群众路线”在宇丰城被证明行之有效,小区业委会出资8万多元在巷道布设探头,各楼栋也自行安装。监控系统覆盖了社区的内街小巷,小区内所有视频监控联网。用唐河林的话说,猫眼布设是以小空间衔接大区域,小社区衔接大围合,达到“有人员活动的地方就有猫眼,有人员轨迹的地方就有监控”。
在猫眼监控的基础上,新区警方将出租屋前置核查工作率先引入宇丰城,将租客的信息推送给业主,作为租赁参考,“送信息,送安全,也是送服务”。
塔式管理: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塔式管理是宇丰城综合治理体系中的又一关键环节。
这是群防群治的一种新型模式,唐河林首先在宇丰城进行了尝试。
他浅显地解释“塔式”的四个层级:一为新区层面,设立群防群治管理支队,第二层级为办事处层面,设立大队,第三层在各社区成立中队,第四层级在社区,按照责任网格设立分队,包片责任区民警任分队长,发动和管理好辖区的巡防员、联防员、综管员、物管员和企事业单位保安员。
“一个社区民警管理好10个巡防员,巡防员要发动10个保安员,综管员要发动10个楼长,楼长要发动10个信息员”,唐河林笑着说,塔式直管的架构是层层发动,形如宝塔,一级管一级,“有些类似于传销的架构,基本按照这一理念执行”。
而在宇丰城,塔式管理分队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整合了综管员、保安员、保洁员、楼长、业主和部分租客等各类力量,改变了过去公安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去年,宇丰城塔式管理分队便清查出吸毒人员11人,整改消防隐患30多处,初步彰显了管理效果。
依托业主自治、视频建设的群众路线,推行塔式管理,辅之以前置核查,宇丰城快速实现了治乱逆转。
一名观察人士认为,城中村治理属于系统工程,点上的突破无法从全局破解城中村治理顽疾,宇丰城的各项试点并非最突出,但一经组合优化,却能从全局影响城中村的改变,因此为城中村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条系统化的思路。
唐河林则对宇丰城模式的推广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警方正在新区推广宇丰城模式,每个警区抓一个试点,专门选择治安最复杂、最难管的小区或城中村,按照这个模式推进,以点带面。
当然,他对推进可能遭遇的难度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宇丰城社区独特的业主优势不可复制,“其他社区首先需要培育有热情、有责任感的带头人”。
南方日报记者 吴永奎通讯员 黄钦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