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3日专电 11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具茨山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上,40多位专家达成共识:黄帝故里河南省新郑市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无岩画的空白,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岩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新郑西南的具茨山是黄帝时期的圣山。分布在400至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上的2000多幅岩画,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继具茨山岩画大量发现之后,又在河南省的方城、叶县、泌阳、淇县等地相继发现了同类的刻凿岩画。
本次研讨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岩画学会、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等主办。
研讨会上,知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作专题发言说,古史传说中黄帝,是中国传统文化始源的代表,“黄帝文化”也就是指我们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开头。对黄帝与“黄帝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学科的思考探讨,应努力将“信古”“疑古”“释古”扩大为怎样对待传统文化问题。
“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文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地处中原腹心地域的具茨山,素与传说时代的炎黄二帝有着时空两方面的密切联系,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历史密不可分,具茨山岩画不仅为探索中原史前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也为深入研究“黄帝文化”和华夏民族的形成、远古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与会专家建议,新郑市要尽快作出具茨山整体保护规划,加强对具茨山和具茨山岩画的研究、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