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持续两年的爱心接力 周口700多名残疾人坐上爱心轮椅

2013-11-04 07:45:28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近万条帮助信息

  2012年12月26日,《乡村服务社》热线8221890接到了一个电话:俺是西华县西夏镇展庄村的,俺这里种的几百亩大棚芹菜,马上就要长成了,可就是卖不出去。辛苦大半年了,眼看着投资的几万块钱打水漂,老少爷儿们都急疯了,你们能不能给想想办法?

  放下电话,记者孙小奇和苗创举迅速驱车赶往西夏镇。看到《乡村服务社》的采访车,早已等在路边的村民马上围了上来。

  “因为前几年蔬菜大棚少,看到效益好,全村一下子种了300多亩,全部是芹菜。前几年种得少,菜好卖,拉到集上轻轻松松就卖完了,可这300多亩地的芹菜一块儿熟了,集上哪能卖完?”拨打电话的胡建设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叹气摇头。“芹菜再卖不出去,会影响到下一季的作物播种,损失更大了。”

  回到栏目组,大伙儿商议决定,及时把信息发布出去。一方面看有没有需要芹菜的商户,另一方面联系当地菜市场和企业。当晚,一条《芹菜种出来 销路犯了愁》的稿件在第一时间与观众见面。

  第二天,就有观众打来电话,愿意收购一部分芹菜,但都是几百、上千斤的需求,这远远不能解决芹菜的销路问题。栏目组随即决定,联系市里最大的超市。

  当天中午,超市就和栏目组取得了联系,同意收购展庄村一万斤芹菜。四天三次的采访、奔波,芹菜滞销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商水县位集镇舒寨村的西瓜、沈丘县周营乡马营村的萝卜、淮阳县葛店乡大王村的山药……《乡村服务社》利用媒体优势,及时传递农产品供需信息,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联姻,三年来,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提供供求信息近万条,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8000多万斤。

  “两脚泥、浑身汗”换来百姓“心连心”

  《乡村服务社》所做的远不止这些。

  2011年5月10日,商水县汤庄乡东口头村的观众给栏目组打来电话,说村里的顾大爷收留了一位有精神问题流浪街头的大娘。节目播出后,大娘的孩子在电视上认出了母亲。当两个儿子跟随记者赶到商水,看到三年未见的母亲后,顿时泪流满面,跪在了记者面前。

  一个个寻人启事从墙头、电线杆子上,走上了市里的电视台,有更多的家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又找到了团圆的温暖。

  2011年5月,“帮忙娘子军”记者张林丽、秦若涵接到热线反映:太康县朱口镇的丁民勤家庭十分困难,想寻求栏目组帮助。

  当见到丁民勤老两口时,两个小姑娘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没有院墙的小院杂草丛生,院落中央的一间土坯瓦房仅有一个没有窗框的窗户,靠着土坯瓦房的是一间土坯和茅草搭建的厨房,墙体四面透风,屋顶的茅草上覆盖着几块塑料布。

  丁民勤大爷67岁,老伴张凤真患急性脑出血,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女儿先后因车祸和疾病去世。平日里丁民勤要照顾老伴,还要出去打工购买药品。

  2011年的第一场雪下了整整一天。11月30日,天空终于放晴。张林丽在上班路上接到电话,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正超看到关于丁民勤事件的报道,准备前往他家去慰问。

  “正是在节目里,看到了很多我们平时看不到的事情。”杨正超当时就表示,“不能让我们的百姓过这样困难的生活,要把类似的困难户的生活放在心上。一定要沉下身子,去发现、关注这些困难群体,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能解决的一定给他们解决。”

  两个星期后,丁大爷住进了政府给他家盖的新房,还申请到了低保。他告诉记者,等攒点钱,他要买台小电视,这样每天在电视上都能看到关心他们的林丽和若涵。

  “凡是农民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张频说,《乡村服务社》的记者们用“两脚泥、浑身汗”换来了和老百姓的“心连心”。

[作者:王战龙 张乔普 贾俊生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