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盘点31位省(市区)一把手群众观: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2013-10-31 14:55: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12 黑龙江省委书记 王宪魁:

  应放下架子,情系老百姓、躬耕黑土地

  做好民生工作,既是财力问题,也是方法问题,更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为解决低保户和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我在调研时发现有的地方对这“两低”群体补贴没有按规定匹配到位,基本都是国家和省级投入。随后我们制定了各级政府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增长幅度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地方投入到位。我体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如果各级财政紧一紧,舍得为群众花钱,就能办很多实事。这说明我们还是把民生工作当任务来完成,还没有倾心倾力、带着感情去做。应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着力保障最基本民生,不断扩大普惠性民生,积极发展高水平民生。应放下架子,情系老百姓、躬耕黑土地,翻翻民生台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生实情。应把各地民生投入账本晒一晒,坚决防止惠民政策打折扣,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龙江人民。○

  13 江苏省委书记 罗志军:

  把所做的一切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最近三年,我每年都按省委“三解三促”的工作要求集中5天时间到农村基层去驻点调研,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就是当我握着一双双粗糙的手、面对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与质朴的村民同坐一张板凳拉家常的时候,特别是与他们一同耕种、一同收获的时候,与平时坐在办公室看材料批文件、辗转于各个会场听汇报作讲话、忙忙碌碌陷于各种事务和接待的时候,对“群众”二字的真切感是大不相同的。无疑,在前一种境遇之下,我们会有更多的自觉。也正是在与平常百姓的朝夕相处中,从“解剖麻雀”的思考探询中,我受到了启迪,获得了真知,这就是:以对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把我们所做的一切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14 浙江省委书记 夏宝龙:

  要用心浇灌出血浓于水的干群亲情

  牢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关键是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要在“密切”上下功夫。联系群众就像走亲戚,越走越亲近。要“用脚步丈量民情”,少开会、多干事,少呆机关坐班、多走小巷小道。要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的作用,建立乡镇干部联村联企制度,推行乡镇干部“住夜”制度,做到“提情知人、提人知情”。服务群众要在“具体”上做文章。树立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打好治水、治污、治堵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组合拳”,落实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纠“四风”上取得实效、取信于民,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用心浇灌出血浓于水的干群亲情。○

  15 安徽省委书记 张宝顺:

  要尊民、亲民、为民

  诚心实意尊重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主人。我们始终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近年来,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民营经济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上,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听取民意,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  满怀真情亲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亲如一家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从2011年起,我们在全省深入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动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又进一步提出“四向”要求,即感情向人民群众贴近、工作向困难地区聚焦、投入向困难地区倾斜、机关向基层一线深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心一意为了群众。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加大财力保障民生支出,大力度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把建设美好乡村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16 福建省委书记 尤权:

  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科学发展的大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福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福建人民长期不懈努力保护下来的,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的结果,也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潜力空间。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绿色转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坚持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福建。○

  17 江西省委书记 强卫:

  永远与群众心心相印

  “饮水思源”是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忘记,是群众哺育了我们党,成就了我们的事业。要把群众当作最亲的人,常来常往,嘘寒问暖,真切体验他们的苦乐酸甜,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群众是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也是心明眼亮的“裁判员”。要俯下身子当学生,从群众的实践中取真经、长智慧;更要请群众来监考、来打分,促使我们干好每一天、做实每件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强调发展为了人民,但如果发展不能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不能解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这绝不是好的发展。对于百姓普遍关切的问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比如,棚户区改造的问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问题,等等,我们都要时时刻刻放心上,绞尽脑汁抓落实,真正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万家忧乐到心头”。○

[作者:王安宁  编辑:]

相关阅读